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讀《肩水金關漢簡》札記(三十四)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武汉大学简帛网 姚磊 参加讨论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謝坤先生曾綴合73EJT37:180、73EJT37:666、73EJT37:879三簡,釋文作:
    
    元康三年廣地吏  家符不用 73EJT37:180+666+879[1]
    
    按:三簡綴合存在一定的問題,73EJT37:666與73EJT37:879兩簡可綴合,[2]73EJT37:180號簡則不能與兩簡綴合。(圖見文後)
    第一,簡的材質存在差異,紋路的疏密情況並不一致。73EJT37:666、73EJT37:879兩簡紋路清晰,較爲寬细;73EJT37:180號簡則紋路不清,較爲粗疏。在紋路上不能形成關聯。如下圖所示:
73EJT37:666與73EJT37:180 73EJT37:879與73EJT37:180

    第二,綴合後,文字運筆時粗細的差異較爲明顯。綴合後的“元”“康”“三”“年”“家”“符”“不”等字不協調,形成的字有一定的违和感。對比如下:
問題
整體 局部
(元) 筆劃不能貫通,左右粗細不一致
(康) 中間豎筆太靠左,不對稱,左右粗細不一致
(三) 筆劃不能貫通,左右粗細不一致
(年) 中間豎筆太靠左,不對稱,左右粗細不一致,四橫過長
(家) 左右粗細不一致
(符) 左右粗細不一致
(不) 左右粗細不一致

    結合以上兩點,筆者認爲73EJT37:180號簡不能與73EJT37:666、73EJT37:879號簡綴合。
    由此,釋文作:
    
    元康三年廣地吏  家符不用〼 73EJT37:666+879
    元康三年廣地吏  家符不用 73EJT37:180
    
    雖然不能綴合,但三簡之間無疑存在緊密的關係。73EJT37:666+879簡上的文字與73EJT37:180號簡的文字可以形成對應,書風上又較爲相似。[3]由此,三簡的關係存在兩種可能:文書的正副本或內容近似的同類文書。內容近似的同類文書可參73EJT30:170、73EJT30:144、73EJT30:6號簡,伊強先生發現73EJT30:170與73EJT30:144綴合後“上部和73EJT30:6上部的‘死罪屋闌游徼’六字可大致拼合,但其它部分難以拼合,因此二者所屬原整簡可能內容上有相同之處。”[4]同一文書的正副本可參73EJT37:1523+111、73EJT37:765號簡,兩簡內容、書寫的位置等都保持一致。[5]另有73EJC:310號簡,釋文作:
    
    ■吏家屬符別 73EJC:310A
    ■橐他吏家屬符真副 73EJC:310B
    
    鄔文玲先生對此簡曾有解讀,認爲:“由於符信或符券通常需分别爲二,雙方各持其一以爲憑證,故稱爲‘符别’。‘真副’,即正本和副本。此楬顯示橐他候官吏家屬符的正本和副本并存一處。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這些家屬符已製作好,但尚未進行剖分。還有一種可能是,吏家屬符的正本在使用完畢之後交還,與副本同時保存。”[6]大庭脩先生在對29.1、29.2號簡研究後認爲隧長與其家屬符“應當是由肩水金關收回的”。[7]
    綜上,可知“家屬符”有正副本之分,用後收回,且73EJT37:180與73EJT37:666+879簡內容、書寫的位置又較爲一致,故懷疑它們是正副本的關係,謝坤先生是把正副本誤綴在了一起。此外,73EJT37:180與73EJT37:666+879號簡出自同一探方,似印證了鄔文玲先生關於“吏家屬符的正本和副本并存一處”的觀點。
    對於“家符不用”,謝坤先生認爲:“似指‘廣地吏’出入關時可不必使用家屬符。” [8]筆者有不同的意見,家屬符爲出入憑證,出入關時須出具方能放行,不會單單爲“廣地吏”開綠燈。簡文開頭爲“元康三年廣地吏”,似爲總結元康三年吏家屬符的使用情況,故懷疑“家符不用”是指匯總元康三年沒使用家屬符的廣地吏員情況。
    
    附圖
73EJT37:180+666+879 73EJT37:666+879 73EJT37:180
彩圖 紅外

    
[1]謝坤:《〈肩水金關漢簡(肆)〉綴合及考釋八則》,《簡帛》第1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茬口不能密合,紋路相合。
    [3]怀疑爲同一書手。
    [4]伊強:《肩水金關漢簡綴合五則》,簡帛網2014年7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46.
    [5]姚磊:《〈肩水金關漢簡(肆)〉綴合考釋研究(十二則)》,《出土文獻》第9輯,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
    [6]鄔文玲:《簡牘中的“真”字與“算”字——兼論簡牘文書分類》,《簡帛》第1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7][日]大庭脩:《漢簡研究》,徐世虹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40頁。
    [8]謝坤:《〈肩水金關漢簡(肆)〉綴合及考釋八則》,《簡帛》第1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1月17日21:3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