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见那屋舍的墙壁涂治得平平正正,清净美观,便问道:「用什么和混了涂,竟然这么好?」主人答道:「将碎稻谷壳浸在水中,使它软和了,再和泥涂壁,就成这个样子了。」愚人就想:倘若纯粹用稻壳,不如与稻米和合著一起用,壁可白净,也可涂得平正好看。便用稻谷和著泥来涂壁,祈望著更平正一些,不料反而是高高低低的,墙壁都坼裂开来,白白地耗费了稻谷,一点益处都没有,还不如惠施,倒是件功德事。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听圣人说法,讲修行种种善业,到这命终了,便可以生到天上去,得到解脱,于是就自杀了,祈望能生到天上,得到解脱。徒然地使自己丧失了生命,一无所获,就如那愚人一样。 这故事比喻∶误解佛法的意义,或自作聪明,修行不如法,往往会弄出毛病,无益有损,譬如凡夫听了圣人说法,修行诸善,等到此身死去后,可得生天,或者得到解脱。他竟断章取义地自杀了身体,望得生天,结果徒自丧命,对修道却毫无所得,犹如上面说的那个愚人一般。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39、见他人涂舍喻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见他屋舍墙壁涂①治,其地平正,清净甚好。便问之言:“用何和涂,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用稻谷水浸令熟,和泥涂②壁,故得如是。”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纯以稻,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净,泥治平好。”便用稻谷和泥,用涂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坼裂。虚弃稻谷,都无利益,不如惠施③,可得功德。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闻圣人说法,修行诸善,舍此身已,可得生天④,及以解脱。便自杀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脱。徒自虚丧,空无所获,如彼愚人。 注释: ①涂:他本作“泥”。 ②泥涂:即涂泥。 ③惠施:即布施。 ④生天:生于天界之意。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