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万历瓷片演绎“司马光砸缸”

http://www.newdu.com 2018-02-19 收藏快报 胡剑明 参加讨论

    ■江苏南京 胡剑明
    这块青花瓷片(见图),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件大碗上的一块。我们常常把这样久远遗存的残件称作“瓷片”。瓷片上画面较为完整、清晰的为好,有故事的更好。这样的大碗不是所谓“官窑”,就是普通的民用器皿而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世人所熟知。故事原本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出自于《宋史》。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被后人画在了民用大碗上。看来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把“教育”的概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让人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更直接地接受到一些伦理规范和道德修养。
    曾经,我在网上读到过一些怪异的质疑:说司马光砸的那口大缸很坚固,一个小孩子用一块什么样的石块才能一下子砸破它呢?今天看到这块青花瓷片上,万历年的工匠就非常明白,他们画的司马光手中的石块真的不小啊。怎么不能砸破一口陶缸!也说明司马光情急之下是多么的坚定而有力。砸缸,说明司马光的智慧,与其让人离开水,不如让水离开人,他知道解决事情的方向,使劲,说明司马光知道解决事情的方法必须坚决。作为一个孩子能做到的只能是拿起石头破缸。其实后来人不必纠结于这个典故以及细节,它只是告诉人们要急中生智,在做最小牺牲的情况下达到目的。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也为司马光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急中生智,就是形容事态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古代还有两个类似的故事:一个是关于文彦博的。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幼时文彦博与几个小朋友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文彦博幼年树洞灌水取球,就发生在他的祖籍(今山西介休)。这一故事在我国民间,特别是青少年中广为流传,也是脍炙人口。
    还有一个是“诸葛恪得驴”的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急中生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事。诸葛恪三国时期吴臣,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年轻时就拜骑都尉,孙权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
    诸葛恪是大将军诸葛瑾的大儿子:其父诸葛瑾长相“面孔狭长”,常被朝臣们开玩笑时讥讽“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闲叙,他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诸葛恪一见不妙,立刻跪下来说:“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二字。全场的人都笑翻了。孙权也十分开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从“司马光砸缸”,让我想到许多类似的“急中生智、转危为安”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遇到困难或窘迫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只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生出智慧,或许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