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动物陪伴人类的时间最长、最忠诚,你不必到野外或者动物园去寻找它们,它可能正乖乖地趴在客厅里和你一起看电视,没错,这种动物就是狗。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狗比其他任何动物都更能俘获人心,它与人类的关系更加特殊,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万年间,狗因为其出色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完成了包括狩猎、放牧、陪伴在内的各种任务,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狗到底从何处而来?又是如何被一步步“打造”出来的呢?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入到狗的起源这项研究当中,但研究结果众说纷纭,狗的来历仍旧扑朔迷离。 狗从何处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学术界对于灰狼是狗的祖先这一问题已基本形成定论,然而人们是从何时何地将灰狼驯化的呢?目前一种假说认为是欧洲人首先将狼驯化成了狗;一种假说认为狗的起源与中东的农业革命有关;另一种假说则认为家犬起源于中国南方时间大约在3.3万年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与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Peter Savolainen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家犬起源的研究。团队收集了来自欧洲、非洲、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1500多只狗和40只狼的线粒体DNA,同时测定了8只狼和169只狗几乎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从DNA片段上升到基因组层面证明狗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灰狼。2011年11月该团队又在Heredity杂志上发表了从父系染色体来证明狗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研究结果。 尽管研究人员依据现代DNA的研究结果如此,但中国动物考古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出土灰狼化石的更新世晚期的遗址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而非南方地区,且南方地区多个遗址中虽然均出土动物遗存,却未发现1块犬科动物的骨骼。从目前已有的考古证据来说,南方地区作为起源地的这个观点与目前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结果有明显的抵牾之处。 史前先民与狗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最早的驯化狗发现于河北南庄头遗址,该遗址出土了一具经鉴定属于犬科动物的下颌骨。此外,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家养狗遗骨,狗坑基本位于墓地的边沿地带或者房基旁边,虽同为家畜,但遗址中发现的猪骨均是零散的而狗骨却是完整的,这可能有一定的文化意蕴,由于狗帮助主人打猎、看家护院,所以死后仍然让其履行这一使命,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家养动物的一种有意识的处理。家犬遗骨的发现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起逐渐增多,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狗的饲养日益普遍,发现狗遗骨遗址的分布也更加广阔,除了中原地区外在长江流域、西北和东北地区均有发现。 邓家湾遗址出土陶塑狗 邓家湾遗址出土陶驮物狗 邓家湾遗址出土陶含物狗 史前先民在生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便试图以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他们不仅在陶器上勾线施彩,还创造出了生动形象的陶塑动物,这其中当以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为最。据统计,邓家湾遗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陶塑动物达数千件,依据特征明显的标本可分为家禽、野兽、禽类、龟鳖和鱼等几大类,可谓是疯狂的史前动物园。值得一提的是狗被称作邓家湾遗址出土陶塑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动物造型之一”,陶塑狗标本共计43件,根据不同的造型和形态,可分为立狗、卧狗、吠狗、含物狗、抱物狗、驮物狗等六大类。除此之外,山东郊县三里河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墓葬M267中还出土过一件夹砂褐陶狗形鬶,犬昂首,犬口微张似在吠叫为出水口,其头部微微上扬,可以防止体内的水溢出;提手如上卷的尾巴,此鬶巧妙地利用了狗的形象特点,并兼顾实用功能。无论是狗骨的发现还是狗形在陶器上的体现均暗示着狗与人的关系日益亲近。 山东郊县三里河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狗形鬶M267:1 流行于汉代的陶狗 汉代人讲究“视死如生”,陪葬品的多少象征着墓主生前的地位及财富,正因如此,在厚葬盛行的汉代,陪葬品在数量、种类和规模上都是空前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和陶制动物,其中陶狗极为普遍,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和商周时期用犬殉葬有一定关系,汉代已基本不见人殉和牲殉转而由陶俑来代替。这些陶狗在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汉墓,特别是东汉墓中大量出土,其形象可爱程度不同于一般家畜。对于这种现象,有学者认为:汉时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所以到了东汉时期,狗的用途发生巨大改变,由取肉食用的家畜逐渐变为看家护院的伙伴或者宠物。如山东临淄山王村汉代兵马俑坑中出土狗俑4件,出土时色彩均保存完好,泥质实心,手制而成,四件形态各不相同,有的为趴姿、有的为蹲姿。 山东临淄山王村汉代兵马俑坑出土狗俑YK:366 河南濮阳南乐汉墓出土陶狗 1978NSM1:52 四川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陶狗 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汉代崖墓出土陶狗 图片来自网络 画像石画像砖上的狗 狗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在狩猎、出行、神话、庖厨等场景中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见狗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四川乐山柿子湾崖墓出土的画像石上一犬颈套环索、昂首竖耳蹲坐、张口惕励门户;除了常规题材外,四川三台郪江崖墓画像石上刻有一只“立耳、健壮,前肢直立,后肢弯曲呈蹲坐状,双眼炯炯有神的狗”,罕见之处在于其口中叼着一只老鼠,整理者将其命名为“狗咬耗子”,至于其含义,有学者解读为“守犬”。 四川乐山柿子湾崖墓 狗 四川三台郪江崖墓 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狗年即将到来,希望在田野中挥洒汗水、在书海中行舟的考古人们在2018年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参考文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编著:《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7年。 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区文物管理局:《临淄山王村汉代兵马俑》,文物出版社,2017年。 南乐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等编:《南乐汉墓》,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