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治、军事之外,光武改革中还有一只脚非常的重要,就是经济改革。光武改革的经济改革措施是非常多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部分,一个是“殖产兴业”的政策,一个是财政改革中的宫内府权力扩张,一个是国土开发政策。 光武改革亦在经济上实施了一系列“殖产兴业”的政策。大韩帝国政府鼓励工商业,因而韩国的民族资本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以纺织业为例,光武年间先后建立了大朝鲜苎麻制丝会社(1897年)、织造劝业场(1898年)、郑肯朝织造会社(1900年)、李仁荣织造所(1900年)、李仁基织造所(1900年)、艺洞织造缎布株式会社(1900年)、钟路织造社(1900年)、南竹洞组织所(1900年)、汉城制织会社(1901年)、中谷染织工所(1902年)等企业。在海运业方面,先后创办了大韩协同邮船会社(1900年)、仁川邮船会社(1900年)、仁汉轮船株式会社(1900年)等企业;在陆运业方面,创建了利运社(1899年)、通运社(1900年)、京釜铁道役夫会社(1901年)等企业。对外,大韩帝国政府则延续开港政策,于1897年10月开木浦、镇南浦二港,1898年5月开放马山、群山、城津(今朝鲜金策)三港及平壤,又设各国侨民居留地,这也是大韩帝国外交政策的反映,即把居留地变成“各国互相牵制的工具”,同时大韩帝国还在铁路、矿山、电气等方面招商引资,不仅吸收先进技术,也作为维持各方均势的手段。 大韩帝国还进行财政改革,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宫内府权力扩张。甲午更张时期,实行财政一元化管理,统归度支部;光武改革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宫内府的权力极度膨胀,包揽了大韩帝国的财政税收及新兴产业,从而与度支部分庭抗礼。光武改革时,宫内府增设西北铁道局(管理京义、京元铁路)、铁道院(管理京仁、京釜铁路)、矿学局(管理矿山)、绥民院(管理出入境)、平式院(管理度量衡)、通信司(管理邮政通讯)、警卫院(管理警务)等,只要有管理相关产业的需要,宫内府立即越过政府据为己有,可以明显看出宫内府对大韩帝国经济社会的经营管理权膨胀之状。宫内府中最重要的机构是内藏院,原本该机构是管理皇室内帑,到光武年间对国家经济财政的管理职能及其管辖领域扩大,“凡国课、正供以外杂税皆属之,财与度支埒,此外内藏院还负责经营红参贸易、铸造白铜货、管理水利、矿山等业务。内藏院卿长期由深得高宗信任的李容翊担任,还曾兼任宫内府及度支部多个要职,可以说他在日俄战争前垄断管理了大韩帝国的全盘财务,是韩国皇室的大管家。宫内府及内藏院权力膨胀,一方面表现出高宗皇帝的私心,增加了苛捐杂税,另一方面也确实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此外大韩帝国还引入了近代预算会计制度,从1900年开始公布国家预算,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方面,在政府资金参与下兴办了大韩天一银行(1899年)、汉城银行(1903年)等民间银行。1901年2月,高宗发布敕令第4号,公布《货币条例》,实行金本位制,开始筹划发行货币。大韩帝国为了抵制当时日本的经济侵略,于1903年3月设立中央银行,以沈相薰和李容翊为正副总裁,计划全面开发韩国金融,但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中断。 大韩帝国还积极实施国土开发政策,主要包括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和“光武量田”等方面。1896年7月,朝鲜政府发布了六条“铁道规则”,决定在国内兴建标准轨距铁路。铁路敷设成为日俄等列强在朝鲜半岛竞争的重点,日本很快就夺取了京仁线、京釜线两条铁路的敷设权,法国亦取得了京义线铁路的敷设权。但大韩帝国政府于1899年收回了京义线的权利,成立西北铁道局进行修筑与管理,这条铁路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一直为日俄所垂涎,但韩国拒绝让出,直到日俄战争爆发后才被日本夺取。此外大韩帝国在全国进行铁路调查,英国顾问柏卓安在1898年8月制订方案,规划了京元线、湖南线等4条铁路构成的朝鲜半岛铁路网。城市建设上,主要是展开对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的改造工程,大韩帝国起用朴定阳、李商在、李采渊等留美人员参与汉城市政建设,并与美国企业合作,于1898年成立汉城电气会社,由汉城府判尹李采渊任社长。汉城的改造也是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模板,在市中心设置元标,增修和拓宽道路,1899年开始在市内运行电车,并安装了路灯,1903年又进行汉城的自来水和下水道建设,此外还在汉城兴建公园、剧场等设施,从而在日俄战争前初步完成了汉城的电气化和现代化。光武改革期间另一个国土开发的重大举措则是“光武量田”,1898年设置量地衙门,开始在美国人的协助下丈量全国土地,1901年10月设地契衙门,1902年3月将量地衙门合并入地契衙门中,在推进量田事业的同时根据量田之成果作成“量案”,又根据“量案”对土地所有者发给“地契”。“地契”的立案制度发展成为现代产权制度,因此是近代化的重要体现。日俄战争以后,“光武量田”事业被迫中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