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田野考古作业卫生防病和个人防护

http://www.newdu.com 2018-02-24 中国文物信息网 何冰 参加讨论

    田野考古是一项野外作业工作,往往近距离或直接接触病媒生物,生产环境极可能是小自然疫源地,所以做好野外环境处置工作和工作者的个体保护是目前和今后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田野考古环境有害因素及危害
    有害动物主要有啮齿动物鼠类、爬行动物野蛇、节肢动物蝎子等。啮齿动物鼠类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可以直接把病原微生物传给人,或通过体内外寄生虫间接传给人。毒蛇、蝎子通过侵袭叮咬人释放神经、溶血毒素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和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害昆虫主要有蚊虫、苍蝇、蠓虫、虻虫、蚂蜂等;病原微生物危害主要是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和狂犬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破伤风、炭疽病、狂犬病。炭疽杆菌的芽孢可在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和泥土中存活多年。破伤风杆菌广泛散布泥土和粪便中;有害毒物有古墓葬中“积碳层”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尸体分解的氨气等气态毒物;还有墓葬中防腐、防盗广为应用的水银等液态毒物。
    田野考古现场卫生防病
    1.卫生防病的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二章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疫源地或者可能是自然疫源地内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负责施工期间的卫生防疫工作”。因此田野考古作业单位应当申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对考古现场进行自然疫源地卫生学调查和评估,并制定现场疾病防控工作预案,指导作业单位专门防治人员进行实施。现场作业单位应设立预防保健组织负责施工期间的卫生防疫工作。
    2.田野考古工作卫生防病措施
    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田野考古环境综合治理是预防控制考古环境媒介生物的治本措施,首先要划定田野考古工作面,制作警戒线或警戒墙,其次对警戒线内工作面和外围50米环境开展媒介生物情况调查,了解掌握媒介生物生活范围,采取堵塞鼠蛇洞、填埋蚊虫孳生水体、剔除考古环境周围杂草等治本措施,有效控制媒介生物密度。
    虫媒传染病防控:化学防治是田野考古环境媒介生物应急控制,有效降低媒介生物密度,预防控制虫媒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鼠类:在鼠洞内放置0.005%溴敌隆或溴鼠灵毒饵,20-30克/包,用硬纸包好埋在鼠洞10厘米处,或用有效成分含量2%~5%的磷化锌毒饵。
    双翅目昆虫:蚊、蝇、蠓、蜂类等双翅目昆虫化学防治一是采用胺菊酯、氯菊酯、聚丙烯菊酯超低容量在考古环境空间喷雾杀灭;二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环境墙壁滞留喷洒。在使用杀虫剂和操作灭杀器械时,应严格按照专业防治人员要求和商品的使用说明进行,避免使用不当和超剂量使用对人畜造成可能的伤害,对环境、生态造成可能的破坏。
    病原微生物防控:消毒剂的选择既要考虑消毒效果,又要防范消毒剂对文物的腐蚀作用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要使用高效、环保、快速、经济、安全、腐蚀性低消毒剂,如:季胺盐类消毒剂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