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韩东育:“学术戍边”的理论与实践(2)

http://www.newdu.com 2018-03-12 中国社会科学网 韩东育 参加讨论

值得特书一笔的是有关中朝边境的“间岛”交涉问题。1907年,宋教仁到东三省,意外发现了日本欲利用合并朝鲜之机侵吞中国东北领土的阴谋。他于是发挥了其国际法和东亚历史的丰富知识,写出了一决中朝边境问题的6万余字鸿篇——《间岛问题》。“间岛”(中国从未有此称呼),是当年日本人和朝鲜人对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中国延边领土擅自单向的称谓,包括今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在《间岛问题》中,宋教仁首先厘清了所谓“间岛”的领土主权历史。他通过大量的文献,尤其是朝方文献,证实“‘间岛’之领土主权,自唐中叶迄于明末,即属通古斯人之传来取得者,不特与朝鲜国家绝无关系,即与朝鲜人民亦无丝毫之关系也”。其次,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向为中朝两国天然边界,古往今来,早有定谳,毋庸置喙。最后,必须尊重康熙五十一年(朝鲜肃宗三十八年)中朝划界的历史事实。他精心选用了两种朝方文献——《通文馆志》和《东国文献备考》,有力地证明了当时两国官员曾在长白山共立石碑并镌刻“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于石碑之上的历史事实。这些丝毫不违背国际法边界条约的史实使“间岛当为中国领土,其条件已完全具备”,于是有后人记录曰:(宋教仁)“精舆地学,曾著《间岛问题》一书,清政府得之,间岛交涉,得以不败(1909)。清政府欲请先生任外交,先生不为动”。于右任复谓:“当间岛问题发生后,交涉者一无把握。宋先生自日本走高丽,搜求高丽之古迹遗史,抵辽沈,又得中国及日本之史迹足以为此案之佐证者。复亲历间岛,考求其地望事实,归而著《间岛问题》。书成,日本东京之有名学者,均欲求先生以此书版权归诸日本,先生不允。时袁督北洋,得此书,电召先生归国”,宋教仁只“以书付袁,而卒未归。后间岛交涉,因获此书为辅佐,得未失败。袁甚德之,电驻日公使酬先生以金二千元。先生不受。驻日使固强之,先生随散之留东之困乏者,且谓:‘吾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之赚几文钱也!’”(《宋渔父先生传略》)然而,宋教仁成功的学术戍边工作,却并未成为之后中国涉外纠纷时可供效法的恒例。
    对此,《禹贡》杂志主编冯家升先生曾大为感慨:“东北四省,就历史上、地理上、法律上说,明明是中国的领土,而日本人为了伸展领土的野心,早几年前就在国际间宣传他们的‘满蒙非支那论’,可怜我国学者没有一个能起来加以有力反驳的。同时日本人为了实现此种基调起见,就雇用了大批学人专门致力于‘满鲜学’或‘满蒙学’,研究的成绩很能独树一帜”,“日人对于我国东北的研究,不论古今,不论哪一科,无不有突飞猛进的成绩。返看我国,事事落后,又事事颟顸,真不禁令人长叹息!按:中日战前有‘朝鲜学’,朝鲜以灭;日俄战前有‘满鲜学’,辽省以陷;‘九一八’以前有‘满蒙学,四省以亡’。”冯氏在如此复杂的心境下,甚至表达了下面的忧惧:“凭日本人对于东北研究的成绩,也可以把东北取走了。假使国际联盟注重学术上研究的话,凭我们临时作的几种小册子,是要失败的,东北四省仍是要送掉的。”(《禹贡》)他所说的“国际联盟”一事,指的是1932年的李顿调查团对日本霸占东三省事件的“国联”干预行动。在这一干预下,日本吞并东北的法理前提,已被根源性地取消。
    今天,在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单方面挑起的“南海问题仲裁案”中,中国的研究队伍已表现出史上罕有的成熟度和学术制胜能力。而中国能最终实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首先是中国自古形成的“一”的观念,在国疆既有的“大一统”事实面前,早已凝结为不须讨论的哲学及其国家意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已集中表达了这一哲学及其国家意志:“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其次,中国自古已然的“协和万邦”理念即今天所谓“国际主义”传统,仍适合于当下的国际事务而远未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应该是对中国传统价值的世界性表达,而该表达能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则精准地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人类生存之道和全球价值。这意味着,以维护国家主权与保障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学术戍边工作,将成为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世界史研究者们的长期任务和光荣使命。
    (作者:韩东育,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