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http://www.newdu.com 2018-03-13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清波 参加讨论

不久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来到“一席”演讲。作为一名曾在秦始皇陵工作了十年的考古队长,他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秦始皇。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
    我来自西安,曾经在秦始皇陵做过十年的考古队长。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述通过考古所看到的秦始皇,以及秦始皇所代表的那个时代。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秦始皇的认识基本上是这样的:秦始皇是一位残暴的暴君,在位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老百姓动辄被关进监狱。但是,一直有个问题我们没有想通:这么一个不堪的人,他对那个社会做了那么多负面的破坏,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谈起秦始皇仍是那么津津有味,而没有把他骂臭?
    我觉得这可能和我们对秦始皇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有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做了些什么事情?他对以后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其实我们知道得不多。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就是我们对文明的认识。所有的文明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是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宇宙观,三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最大共识。中国人和印度人、日本人之所以不同,除了长相和语言不同之外,就是因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
    秦始皇在他39岁统一中国后的那段时期,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建构。只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为历史赋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他没有完成。
    一个妖魔化秦始皇的过程
    关于秦始皇的描述,最原始的文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秦始皇陵与司马迁的记载之间有很大的契合度,司马迁所写的秦始皇陵的事情基本上是靠谱的。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秦始皇陵前前后后修建了将近40年,“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考古,我们也认识到,司马迁对修建秦始皇陵的描述多少又有一些夸大其词的成分,这可能是因为司马迁想给汉武帝献谏言:您老人家不能大兴土木,不能劳民伤财,不能这么建陵墓,您看看秦始皇就这么干的,结果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这其实是一个妖魔化秦始皇的过程。
    这个过程从秦灭亡就开始了,一直到司马迁集大成。批判秦始皇的人当中,有几个著名的人物:贾山、贾谊、陆贾、董仲舒、司马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都是儒生,都是儒学出身。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代表什么
    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我们对秦始皇陵的墓室进行过两次科学的探测。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达到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么一种设计。
    那是不是如此呢?秦始皇陵里是不是有水银呢?
    经探测,秦始皇陵地宫里确实存在大量的水银,并且这些水银和陵墓的封土是完全一致的。这说明水银不是土壤本身所携带的,而是从地宫里挥发出来的。
    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在地宫里放水银,一是为了长生不老,防止尸体腐烂,二是为了防止盗墓。还有人夸张地说,也许有朝一日把秦始皇陵发掘了,秦始皇还安然无恙地躺在地宫里。其实这都是拍脑袋的说法,在秦始皇的时代,人们根本不知道水银有这些用途。当时,水银除了用于鎏金鎏银之外,就是一种治癣的中药原料。
    水银的剧毒和防腐功能,是在后世才被逐渐认识的。当时秦始皇在地宫里放水银,其实只有一个功能:以水银为江河大海。那么为什么要用水银来模拟江河大海呢?因为水银是一种水德的标志。
    战国后期,为了找到社会发展变化的法则,以邹衍为代表的一派学人发明了五行相克说。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每一个朝向代表一种德,五行对应了“五德”。秦人认为自己到了水德,水德可以代替周人的火德,所以在秦始皇地宫里以水银来代替水,这其实是一种水德的标志。
    这是秦朝建立帝国和秦始皇执政合法性的一种证明和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