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2)

http://www.newdu.com 2018-03-13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清波 参加讨论

他带走的是一套国家政治体制
    去参观过兵马俑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最著名的就是陪葬坑,目前发现的陪葬坑有200多座。
    这些陪葬坑,如果里面出现兵马俑就是兵马俑坑,出现马和车就是马厩坑。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就想:这么多坑是干什么用的呢?过去我们认为秦始皇比较贪婪,他要把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带到地下。
    秦始皇可能真的很喜欢马,而马也在大秦走向帝国的过程中扮演着对秦文明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为什么在秦始皇陵的里里外外,以及墓室周围都有大量的马?这讲不通。
    后来我们发现,这些陪葬坑可能是秦始皇想让后人知道,秦始皇和他之前的中国古代帝王是完全不同的。这一个个的陪葬坑,象征着一个个的中央政权下属机构,这个中央政权就是皇帝专治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这一套政治体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在秦之前的古代帝王都采取贵族分封制,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国家终于走向了末路。春秋战国550年,群雄割据,打来打去,到了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所以说,过去所有的帝王去另一个世界时,带走的是和他个人生活有关的东西,秦始皇则不然,他带走的是一套国家的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墓室,就相当于一间卧室。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就是把一个秦国的版图放到墓室里去,放到卧室里去。
    秦始皇从他39岁统一中国到50岁去世,这十多年里干了太多的事情。我们所熟知的事情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辙等等,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建立社会治理体系。
    秦始皇生前对这套政治体制充满了无限信心,所以他死后到了地下,也想让帝国的江山从始皇帝一直传下去,传至千秋万代。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这么一段话:“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在秦始皇陵中,我们发现这么多的陪葬坑,其实就是秦始皇的百官系统。百官就代表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从秦始皇之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漫长时间。时至今日,它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秦始皇所构想的帝国
    之前提到,由于在位时间不长,秦始皇对于秦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显得比较仓促。
    这种需要达成共识的思维方式就是:人们在一套新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彼此应该怎么相互交流、共处。这种价值观一直到了200多年以后,经过“王莽改制”才渐渐统一起来。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其实就是求大、求实。因此,整个秦始皇陵的设计也是仿照都城的样式,气势恢宏。
    秦始皇陵里的瓦直径有半米长,每一块瓦上都盖有一个章。这个章上是工匠的名字,让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瓦上面,这也许和我们今天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相类似。
    秦始皇陵里还有一项非常高明的工程——阻排水渠。因为整个秦人地区是南面高北面低,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也是从东南流向西北。为了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墓室,秦人在墓葬的东、南、西面挖了一个水渠,再用青膏泥把水渠堵起来,然后把水排走,再把它堵起来,形成一个水坝。
    前几年修建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时候,也遇到地下水的问题,地基挖开后,发现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怎么办?后来采取的解决办法,和2200年前修秦始皇陵的工程师所用的方法一模一样。
    秦始皇陵中还有一个封土建筑。据文献记载,秦始皇陵的封土高度是116米,116米有将近40层楼高,但没有建成。后来遇到农民起义,实际封土高度为55米。即便如此,55米也是中国古代陵墓中最高的。这个高度体现了所谓的“非壮丽无以重威”。
    而秦始皇陵的封土不仅达到了最高的高度,而且在封土里还有一层建筑。这个建筑在地面以上,遍布墓室周围,高出地面30米。它是水平的,然后外侧呈九层台阶状。台阶上面还有廊坊,屋面上有瓦,这是供秦始皇的魂灵登高望远用的。这个建筑的设计方案很可能来自于波斯帝国的摩索拉斯总督,修建于公元前350年左右的摩索拉斯陵墓,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从秦始皇陵的地宫、陪葬坑以及一些高等级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所构建创造的一个新时代。在秦之后,又渐渐形成了中国汉文明的形态和框架。按我的理解,其实所谓的汉文明,就是以汉字为交流语言、以天地阴阳为宇宙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讲求规矩为行为处事方式的文化体系。
    这也就是秦始皇所构想的帝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