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出身“草根”的徐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在中国科技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第一艘机动轮船的制造者,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者,第一位在《自然》发表文章的中国人,第一艘军舰的制造者,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格致学院的创办者,第一场科学讲座的举办者……他以“工匠”之身一举成为近代科学先驱,被清朝同治皇帝赐予“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 今年恰逢徐寿诞生200周年。他是江苏无锡人,但上海是他后半生工作的地方,其主要业绩和科技成果也发生在上海。本文讲述了几则关于徐寿的创新故事,来纪念这位晚清“第一巧匠”,学习他的工匠精神。 一本科普读物催生“鲁班再世” 徐寿出身于耕读之家,少时在村塾学习11年。但他厌恶科举,而喜格致之学,“举凡各种农具、工具、日用器皿的结构,以至于艺术品、装饰品等的制作,无不发生兴趣,从事研究”。 在乡村,他以手工艺谋生,并立下“四毋”座右铭:“毋谈无稽之言,毋谈涨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1855年,他与喜欢数理的同乡华蘅芳一起到上海,逛至外滩一家书馆,觅得《博物新编》一书。这是一本科普通俗读物,既讲析日常用品的结构原理,也介绍当时新鲜的声光化电知识。徐寿一看,大喜过望,赶紧购下。回家之后,不仅精读细看,而且与华蘅芳“朝夕研究,目验心得,偶有疑难,互相讨论,必求焕然冰释而后已”。 为求得七色光,他曾用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验之;为明白枪弹之行的抛物线,还设立远近多靶以测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能工巧匠而言,有了科普读物就能助其学用结合、技艺大进。据记载,徐寿曾制作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甚至还仿铸墨西哥银圆。一下子,“鲁班再世”的声名传遍城乡。 1862年,洋务派首领曾国藩点名征召徐寿到淮军在安庆的军械所。徐寿出手不凡,没过几月就和次子徐建寅造出了蒸汽机模型。蒸汽机的出现,曾推动西方的工业革命,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其为何物。当这台蒸汽机模型在总督府成功试验后,曾国藩欣喜不已。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3年后,徐寿和华蘅芳同心协力,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艘机动木质轮船,“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轮船在长江中破浪前进,性能良好,向上游逆水航行14小时,下行顺水则只用了8个小时。这艘轮船被命名为“黄鹄”,语出《战国策》中的“黄鹄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古人视黄鹄为一飞千里的江海大鸟,以此命名寓有破浪腾飞之意。这开启了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先河。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为了探个究竟,专门派记者登上“黄鹄”轮上体验。回来后,他们这样报道:“黄鹄号”所用材料均由徐氏父子之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也就是说,这艘由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全是“国产”,就连螺丝钉也是靠徐寿用锉刀一颗颗锉出来的。消息传到京城,清廷分外振奋,特赐予徐寿“天下第一巧匠”匾。 之后,在徐寿、华蘅芳的设计监造下,多艘兵舰陆续下水、相继服役。其中,第4艘兵舰“威清号”载重已达1000吨,北洋水师就此成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