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魚卣銘文補釋

http://www.newdu.com 2018-03-14 武汉大学简帛网 付强 参加讨论
(上海三唐美術館) 
    

    魚卣(暫定名),就是我們在《談談新出現的一件竊曲紋提梁卣》[1]和《澳門中濠典藏秋拍所見提梁卣銘文考釋》[2]所說的同一件卣,在前面兩篇文章中,由於所附銘文照片不甚清晰,許多好友垂問,現在我們用一張清晰的銘文照片,再對銘文中的字詞做一點討論。
    
 
    魚 卣
     
    魚卣蓋銘文

    先把銘文轉錄如下,“魚不敢稽首,夙夜□弗叚□,揚于宗,用作父己寶尊,用壽,其萬年孫子永寶。”
    魚不敢稽首,在《澳門中濠典藏秋拍所見提梁卣銘文考釋》一文中,我們對這句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魚不敢稽首,細想這句話不知何意,也不合乎邏輯,我們細審釋文“稽首”的字形作“”,金文中“稽首”的寫法非常多,我們搜集一些[3]
不栺鼎 大簋 善夫克盨 繁卣 與兵壺

    與上揭“稽首”字形比較,顯然不是同一個字,此字從“火”,稽首”沒有從“火”,的寫法,再一個,稽首”在金文中的辭例全是“拜稽首”,從來沒有“不敢稽首”,所以此字釋“稽首”是不對的。
    我們認為從“火”從“夒”,当讀為“擾”。從“火”從“夒”之形又見於九年衛鼎。對於甲骨金文中的“擾”字,蔡哲茂先生曾有過精彩的論證,我們轉引如下:
    丙戌卜,爭,貞:不乍(作)夒(擾),△(堪)王事。二月。   《合集》5476,蔡哲茂先生認爲《合集》5476的“夒”“和金文啓卣‘啓從征堇不夒’之夒意義相同,讀爲‘擾’”,其說可從。“夒”及“夒”聲字用爲“擾”數見於西周金文(“擾”本從“夒”聲),如蔡哲茂先生已舉出的啓卣(其字實還從“火”,此從“火”從“夒”之形又見於5.2831九祀衛鼎),又匜“自今餘敢夒(擾)乃小大事”,大盂鼎有從“酉”從“夒”之字,謂“有祡烝祀無敢(擾)”。蔡文第35頁說:“△王事有時也會遇到不合作者,如(17)(按即《合集》5476)要先問是否會作擾……”按如其說,假如是被呼令者“作擾”而主觀上不合作,就談不上其是否“勝任王事”,那麽我們用“堪”來解釋就講不通了。其實,“不作擾”係不會有給造成“擾”之事興作、作起,亦即在身上不發生給他造成困擾之事的意思,而非“”本人作擾。卜辭貞問“王”、“我”、“雀”等“有無”“乍(作)(憂)”之辭多見(《類纂》827~828頁);子組卜辭常卜問有無“作口”(《類纂》1240頁);《合補》9583(《合集》31071+30374)“叀(惠)王又(有)乍(作)辥(孽)”(《合集》31910同文,辭略殘),《合集》25460:“甲辰卜,疑,貞:王賓夕祼至於翌祼,不乍(作)。”“不作”當爲“不作(憂)”之省。凡此均可與此辭“不乍(作)夒(擾)”對比。又如:
    (25)庚戌卜,貞:彗不乍(作)(艱)。    《合集》7188
    (26)貞:子不乍(作)(艱)。         《合集》22067
    (27)丙辰[卜],貞:子雍不乍(作)(艱),不(殙)。《合集》3122
    (27)可與前引(21)“△(堪)王事,不(殙)”跟(24)“不乍(作)夒(擾),△(堪)王事”結合起來印證理解。從上舉卜辭看,影響某人“堪王事”的因素有其“有憂”、“殙”或“作擾”等,皆非強調其主觀意願,而是受客觀因素影響而“不勝任”[4]
    綜上,我們認為魚卣銘文中的“魚不敢”,當釋為“魚不敢擾”,與大盂鼎銘文中的“有祡烝祀無敢”意思一樣,“敢夒(擾)”和“不敢擾”,從我們上舉的甲骨金文例子來看,應該是商周時期的成語。
    是“火”從“夒”,形聲字,我們認為可以读为“燒”字。古文字中燒字還沒有釋出來,夒,泥母幽部字,“燒”從“垚”聲,垚,疑母宵部字,它們都與明母幽部字的“矛”通假。垚通矛如,《易·說卦》:“為矯揉”,《經典釋文》:“揉,荀作橈”。夒通矛如,《史記·夏本紀》:“擾而殺”,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擾,一作柔。”,《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可柔狎而騎也。”,柔,《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引作“擾”。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夒,亦作猱”。《禮記·樂記》:“獿雜子女”,《經典釋文》:“獿,亦作猱”[5]。所以讀為“燒”是沒有問題的。
    
[1] 張德良、付強:《談談新出現的一件竊曲紋提梁卣》,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16,2018年3月12日。
    [2] 付強:《澳門中濠典藏秋拍所見提梁卣銘文考釋》,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18,2018年3月13日。
    [3] 金文字形信息采自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4] 蔡哲茂:《釋甲骨文的地名“夒”》,原載《安陽文獻》第十五期,臺北安陽文獻社,1999年。收入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十四冊,347-348頁,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陳劍:《釋“由”》,《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10頁。
    [5] 張儒、劉毓慶:《漢語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5、126、239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3月14日11:3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