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帝国时期,高宗李熙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一改革在经济方面涉及到土地制度、城市建设以及商权守护运动等等,而在文化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本文将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这场改革在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情况。 经济 大韩帝国从光武元年(1897年)在美国人帮助下丈量全国土地,改革土地制度,历史上称为“光武量田”。不过这次改革因1904年日俄战争而中断。“光武量田”虽然被迫停止,但后来大韩帝国灭亡后日本朝鲜总督府实行的“土地调查事业”将其予以延续。在金融方面,大韩帝国于光武五年(1901年)2月发布敕令第4号,公布《货币条例》,实行金本位制,开始筹划发行货币。大韩帝国为了抵制当时日本的经济侵略,于光武六年(1903年)3月设立中央银行,以沈相薰和李容翊为正副总裁,计划全面开发国家金融,但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中断。 英国人在韩国取得以及架设电车、电灯的专利。汉城的洪陵-东大门线于光武三年(1899年)正式通电车。韩国与美国合办汉城电力公司,汉城电气、自来水供应自此开通。首都汉城的市政建设也全面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汉城皇国中央总商会发起商权守护运动,藉此摆脱外国,成立国办企业。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方兴未艾,银行、工厂相继开设,传统纺织工业逐渐近代化,釜下铁路公司成为韩国国人企业公司。 光武二年(1898年),大韩帝国政府开马山、群山、城津(今朝鲜金策)三港口及平壤作为供外国船只停泊逗留的国际港口。 又设各国侨民居留地。这也是大韩帝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体现,即把居留地变成“各国互相牵制的工具”。 文化 高宗皇帝非常重视教育,他在光武三年(1899年)4月下诏:“国家之开设学校,作成人材,将以广知见而求进益,以为开物成务、利用厚生之基本也。现今世界各国之蒸蒸日上,富强无敌者,岂有他哉?不过曰从事格致之学,究解物理之蕴,识已精而益求其精,器已巧而愈出愈新也。有国之要务,宁有先于此哉?我国之人才,未必多让于外国,而特以教之无素,故人民之知见未开,农商之功业不兴,以致民产日蹙,国计日绌。…… 自政府另饬该部,无得踵前因循,一概认真办理,期有作成开进之功。”高宗皇帝颁布了大量近代学校教育规则,如《医学校官制》、《中学校官制》、《商工学校官制》、《外国语学校规则》、《中学校规则》、《矿物学校官制》、《邮务学徒规则》和《电务学徒规则》等。在大韩帝国政府的支持下,直至光武三年(1899年),韩国共成立了10间汉城国立小学、6间外语学校、1间医科学校、1间师范学校及62间地方国立小学,同时也对外派出留学生,韩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过由于财政问题和思想问题,日俄战争前的韩国新式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事业直到光武末年才全面开花。 光武年间,韩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上也发生着诸多变化。韩国报业发展迅速,涌现了《独立新闻》、《帝国新闻》、《皇城新闻》、《大韩每日申报》等近代报刊。韩文(训民正音)得到提倡,成为韩国的国语。政府公文不再只用汉字,而采用韩汉混用的字体(国汉文混用体)。推翻金弘集内阁后,朝廷虽然废除了强制断发易服的命令,但随着光武改革的深入,韩国皇室业已在对外场合换成西式装束,光武三年(1899年)2月1日高宗李熙接见清朝使臣徐寿朋时就穿的是西式礼服。光武四年(1900年)4月,高宗皇帝以敕令第14号的形式颁布“文官大礼服制式”,规定政府文官大礼服用西式大礼帽、大礼衣,小礼服真丝高帽、燕尾服,常服等“并用欧制”。此后韩国的大部分上层人士和一些百姓也相继断发易服,而韩国的警察和军人更是在光武六年(1902年)后全部穿上西方制服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