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 周小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笔者有幸收藏了两枚抗战时期的铜墨盒,见证了中华儿女枪林弹雨中壮丽的抗日篇章。 一枚是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十周年而制作的“抗日先锋”铜墨盒(图1)。它引用了“抗日先锋”黄启东“何以对民族?何以对国家?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铮铮誓言,来抒发黄埔军校师生的豪言壮语和誓死抗日救国的伟大情怀。 黄启东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军23师参谋长。在与日军展开血战之中,他头部中弹,血流不止,仍命令卫士背着他指挥战斗。野战医院院长劝他上担架接受治疗,他坚决拒绝,声音颤抖地说道:“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后因失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8岁。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黄启东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黄启东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一枚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为纪念抗大成立三周年而制作的“抗日救国”刻铜墨盒(图2)。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校址在延安。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成立三周年发表文章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铜墨盒上镌刻的就是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 抗大从1936年创立到1945年结束的9年办学期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政治干部,罗荣桓、陈赓、李先念……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都在延安抗大接受过教育。在艰苦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抗大总校辗转迁移,校址几经变更。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形成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的经验,都有抗大精神和经验的延续。 两枚铜墨盒一大一小,均为圆形。大者“抗日先锋”墨盒直径为10、高6厘米,小的“抗日救国”墨盒直径6、高度3厘米。两者工艺和材质类同,均为黄铜制作,采用了阳文刻的錾刻手法。盖内嵌端石砚板作笔舔,并衬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盖相吻合。这种设计,既简单又实用。 刻铜墨盒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中国的文房用具之一,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全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过程,是英勇抗战的参与者、见证者。在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全体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