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林继富]记录民俗学:民俗学研究范式创新的基础(4)

http://www.newdu.com 2018-03-27 中国民俗学网 林继富 参加讨论

    (三)秩序感
    民俗是秩序之学,没有秩序就没有民俗,离开秩序,民俗的功能就不复存在。民俗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生活传统,理解民俗生活,离不开民俗具有建立秩序、维护社会平衡发展的功能。因此,在记录民俗学调查与撰写过程中,必须建立对民俗秩序的追求,这种秩序既要体现出民众生活外在的生活现象的秩序感,更应该揭示出民俗如何体现民众生活逻辑的秩序。
    巴厘人从搏斗的公鸡身上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看到他们的社会秩序、抽象的憎恶、男子的气概和恶魔般的力量,他们也看到地位力量的原型,即傲慢的、坚定的、执著于名誉的玩真火的人——刹帝利王子。[14]
    格尔兹在调查和书写巴厘人斗鸡的过程中,不仅记录了斗鸡在巴里人生活中的秩序感,而且通过记录斗鸡游戏现象,解释了巴厘人的社会生活秩序。
    记录民俗学文本书写之前的调查过程,应该在生活体验基础上,感受地方民众生活,寻找到民众生活逻辑,在记录民俗学文本书写中凸显民俗传统的内部文化语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记录民俗学的生活属性。
    凡是谈到传统的,一定连带谈到秩序,认为传统是代表一种共同的生活秩序。这里所说的秩序,是就个人与群体的和谐、自由与规则谐和来说的。传统,乃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必定含有许多异质的,因而在理论上是矛盾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一旦成为传统,则各种异质的因素便各自构成生活的一部分,而得到大家不言而喻的“相安无事”,理论上的矛盾性,便消解于大家共同承认之中,而构成生活得以安定的秩序。[12]13-14
    在记录民俗调查中要深入到民众生活的内部结构中,弄清楚民俗的内在结构关系,弄清楚民俗传承的文化机理,这样写出来的记录民俗写文本才不至于游离于民俗本真之外。
    (四)关系感
    民俗的关系感,就是把书写的民俗放在一个社会空间里面来书写。任何文化的生存空间,都是在与其他文化空间相互依赖、彼此关联。民俗也不例外,作为小群体里共享的文化传统,其特殊性、身份属性是在与其他社会空间传承的民俗相比较体现出来的。因此,记录民俗学的书写不能忽视广阔的社会空间及其空间内的关系。
    埃文思·普里查德曾经在描写尼罗河畔努尔人的生活方式时写道:
    牛是努尔人的日常生活赖以围绕其身而加以组织的核心,并且是他们的社会的和神秘的关系得以表达的媒介,如果不借助他们,要想与努尔人讨论他们的日常事件、社会关系、仪式行为,或者实际上是任何主题,都是不可能的。努尔人对牛的兴趣也并不是囿于它们的实际用途与社会功用,而是体现在他们的造型艺术和诗歌艺术之中。[15]
    也就是说,理解努尔人生活中的“牛”是应该放在努尔人的日常事件、社会关系、仪式行为的关系中进行记录。
    民俗学是关系之学,没有关系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描写民俗的时候,除了深入民俗内部结构凸显民俗结构的秩序性以外,民俗生活中“民”的关系和“俗”关系需要充分地呈现出来。
    记录民俗学的文本撰写要求我们采用朴素的文字,通俗化的语言将民俗事象描述清晰,少用带有夸饰性的词语、情感性的语言。但是,记录民俗学记录的对象是民众的生活,无论是民俗主体,还是民俗客体,都会与民俗发生关系,都会在关系中倾注情感,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处理好记录民俗学中因为关系而生的情感掩盖民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记录民俗学的文本书写带有调查者、书写者的情感,却不能被个人情感左右。然而,我们也意识到纯粹客观的描述根本不存在。无论是民俗主体的生活、民俗记录者的参与、感受,民俗记录者和当地人的交往交流都会充满情感。记录民俗的叙事是关系性的,调查记录人要与当地人建立密切关系,要参与民俗主体生活中,但是又要与民俗主体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生活投入与学术理性之间的张力一直纠缠于民俗记录者的调查过程、文本撰写之中。
    当代记录民俗学著作需要配上图片,甚至影像,这样才能将民俗生活的场景、过程以直观性的叙事表达出来。记录民俗学文本配发的图片,不是空洞的,不是毫无背景的,应该与详细的文字书写紧密结合起来,以免引起人们的猜度和幻想,从而引发空泛的阐释,以致歪曲民俗图片、影像原本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