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理想主义是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国家理念和外交政策的统称,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十四点计划。威尔逊主义带有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也被称为威尔逊理想主义。那么,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实质、提出背景和根本目的究竟是怎样的呢? 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实质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正式向国会提交被其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即理想主义。理想主义重要一点是组建国际联盟,即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调解各国关系,使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均享有平等的权力和义务。姜秀敏概括威尔逊理想主义为“以普遍的道德和意识形态来定义国家利益,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总体和谐、可以通过道德和国际法求得进步的过程,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实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并以此为要素构建世界安全新秩序”。 然而这些原则和思想看似美好而充满理想化,实则是美国霸权的一种隐性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还在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在威尔逊理想主义实现的过程中,其理想主义本身与国家利益之间时常出现矛盾,而这种矛盾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又集中体现。正如蔡昌卓所述“美国的对外关系始终是在理想与国家现实利益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中不断变化与发展,它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提出背景和根本目的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自提出后就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当时欧洲各国巨头的政治态度则是相当一致的,即十分愤怒。当时这份纲领对欧洲来说,无意识‘与虎谋皮’,打得不是好主意”,“世界各弱小民族开始一致赞扬,认为美国人能为其主持公道,然而未几却又发现,威尔逊在和会上并未履行其诺言,反而出卖了一些民族(如中国)的利益,于是猛烈抨击”。 同一种的外交思想,为什么会有前后矛盾的变化?对于威尔逊提出的为美国称霸全球计划的理想主义,时代背景不能够忽视。 首先是来自苏俄《和平法令》的影响和压力。自1917年俄罗斯通过革命,建立了苏俄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为了尽快退出战争,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交战各国提出“不割地、不赔款”的倡议。而苏俄的这项和平倡议在英美各国引起强烈反响,爱好和平人士、反战人士纷纷谴责政府的不作为,要求政府给出一个明确答复。威尔逊政府在“不作答复或不去抵制它的话,那么它的影响就会扩大和加强起来”的看法下,做出应对,提出了构建世界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即理想主义。 其次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的全球政治霸权欲望的上升。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的防御性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变,因为实力原则永远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 自美国内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由农业社会转变成工业社会,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第4位,到1894年已跃居第一,1913年更变成世界总产量的1/3,比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还略有超过。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美国由全球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美国有条件涉足世界其他地区,因而美国政府头脑中逐渐构建出了世界领袖的梦想。“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望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有这种思想的首先是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而后者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外交政策,即威尔逊理想主义。 最后一方面则是战争发展情况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威尔逊就公开发表了中立宣言。保持中立,一方面使美国可以在交战双方之中获得大量的战争贸易,另一方面则使美国避免战争灾祸,此项政策得到了美国人民的支持。不过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美国海上贸易受到德国潜艇的威胁,这破坏了美国的全球自由贸易,因此就促使美国向协约国这一方靠近,并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于是美国于1918年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试图以此来结束战争,挽回美国的全球经济利益。 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影响到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空前的战争与革命使旧式的欧洲帝国主义强权体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以维也纳为标志的欧洲中心时代走向了尾声。对于一战的尽快结束,不仅是利益受损的美国所希望,更是欧洲列强所期盼的,而有这种力量的只有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美国。威尔逊以提出的世界和平纲领十四点原则为停战前提,并试图改变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格局,代之以美国领导的新世界秩序,而欧洲各国陷入战争泥潭,不得不接受威尔逊的条件。 以此可得威尔逊理想主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美国的根本利益,是为了领导世界建立一个符合美国理想及其价值的世界新秩序。而威尔逊应时代的要求,高举十四点原则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大旗,积极插手中国山东事务,为其进一步扩张东亚创造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