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名字,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影响力巨大,获得文学界的推崇。更因为她与同时代的诸多作家、政治家等名人有过或浅或深或复杂的关系。在成为人们所熟知的革命文学家之前,丁玲其实有过一段“折腾”的岁月,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算不上革命的文学作品。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其中的代表。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洪亮做客文学生活馆,为大家讲解了丁玲该作品的相关背景及解析。 母女两代爱“折腾” 与“革命的女作家”给人的印象不同的是,早年的丁玲是一位美人,在其流传最广的一张正面照上,丁玲的五官与运动员郭晶晶的相似度达到了90%以上。或许正因为外表的美丽,才引出了许多的事情。 “1904年生人的丁玲原姓蒋,湖南人,祖上当过朝廷的大官,因此蒋姓在当地是望族。但到丁玲父亲这一辈时,已经衰落。丁玲四岁时,她的父亲去世,她三十岁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丁玲和丁玲的弟弟,准备进学校读书,进而找出路。为此,丁母带着两个孩子在多地辗转读书、工作,丁玲因此小学换了四家学校,花了八年时间才毕业。在此期间,丁母经常在课业之余参加和组织社会活动,这都给丁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18年,丁玲考入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在此期间,丁玲患上了肺病,并传染给了弟弟。虽然丁玲后来痊愈了,但是弟弟却因为这次传染而失去了生命,这成为丁玲挥之不去的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5岁的矮个子丁玲毅然剪去了辫子,投身于学生运动中去。在当时的社会价值观来看,女性剪掉辫子是非常激进的表现,为此丁玲还被家人训斥。同年,丁玲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1921年,丁玲从该学校退学,转入了岳云中学。“丁玲之所以从周南女子中学退学,是因为学校里广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陈启明被学校辞退,包括丁玲在内的诸多学生愤而退学以此抗议。这个陈启明参与创建了新民学会,而毛泽东即为该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洪亮说。 刚刚在岳云中学读了一个学期,丁玲便在闺蜜王剑虹的怂恿下,奔赴上海,就读于中共建立的一所学校,陈独秀、刘少奇、茅盾等人都曾在此讲课。“去上海前,已经接受新观念的丁玲在母亲的支持下,坚决地解除了与舅舅的儿子的婚约,并登报痛骂其舅。”洪亮说。 1923年,爱折腾的丁玲再次退学,与王剑虹一起到了南京。用丁玲的话说,当时她觉得“学校的天地太狭窄”。在经过了半年无所事事的时间后,丁玲两人在南京遇到了瞿秋白,后者开导并把她俩带回上海,就读于中共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很快,王剑虹与瞿秋白坠入了爱河,王便没时间理会丁,这让丁玲很不高兴。 王瞿两人很快结婚了,但不幸也很快降临——瞿秋白的肺病传染了王剑虹,后者死于1924年。丁玲没有赶上好友的葬礼,而瞿秋白很快又与别人结婚,这给丁玲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沈从文“躺枪” 闺蜜去世,丁玲心灰意懒地离开上海来到北京。不久,她就结识了胡也频,胡把湖南人沈从文介绍给了丁玲,很快三个人便成了好朋友,甚至一起搬到香山居住。 “当时的丁玲很漂亮,胡也频见到丁玲的第二天就开始追她。后来,把沈从文介绍给丁玲认识后,沈丁二人经常用湖南家乡话聊天,福建人胡也频听不懂,一度为此非常吃醋。后来胡发现,沈从文并没对丁有意思,于是也就慢慢消除了醋意。”洪亮说,“可以这么说,沈从文从始至终都是以纯洁的朋友关系对待丁、胡二人,有关沈从文与他俩产生感情纠葛的说法都不成立。甚至,沈一直帮胡追丁,而且一直在他们两人吵架时充当调停者。”耐人寻味的是,胡也频性格软弱,经常在丁玲面前哭鼻子。当得知丁玲常常因为弟弟去世而难过时,胡在沈的授意下送给丁玲鲜花,并落款为“你的新弟弟”等语,虽然胡也频还比丁玲大一岁。 当时,丁、胡、沈三人都没有名气,胡也频只有当编辑的微薄工资,沈从文的投稿十篇倒有八篇被退了回来,丁玲则还没有开始写作。正因为都没有钱,三个人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有了稿费,发了工资,或者丁母寄来生活费,三个人都会为此大吃一顿。 看到胡、沈时常有文章发表,丁玲也按捺不住,但她并没有信心写作。于是,和当时的很多文学青年一样,丁玲写了封信给鲁迅,想从这位乐于帮助青年人的、著名的大作家处寻得些许帮助。 但事有凑巧,就在丁玲写信给鲁迅之前不久。一名自称欧阳兰的女子写信给鲁迅,希望他能够提供帮助。结果,鲁迅发现所谓的“女子欧阳兰”其实是一名利欲熏心的男性,这让他很生气。而就在欧阳兰的事情刚刚过去不久,丁玲的信寄到了鲁迅手里。“当时的丁玲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所以不会有名气。有鉴于刚刚被骗过一次的经历,鲁迅便让学生孙伏园去查查这个丁玲的底细。”洪亮说,“经过一番调查,孙伏园发现,这封自称丁玲的信件笔记,和作家休芸芸的非常像。而这个休芸芸,就是沈从文的笔名。据此推断,鲁迅认为这又是一个冒充女性的骗局,为此非常生气,便对信不予理睬。”原来,之所以发生这事,是因为丁、胡、沈三人同住时,经常一起练字,使用的字帖也一样,所以所练的字迹如出一辙,外人很难分辨。至此,沈从文“躺着中了枪”。 不仅如此,没过多久,胡也频专程去鲁迅的北京家里拜访他。在门口将名片递交给仆人之后,胡也频却遇到了无妄之灾。“胡也频为了讨好丁玲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在名片上印下‘丁玲弟弟’的名头,鲁迅看到之后怒不可遏,觉得这是组团在忽悠他,而且都已经骗到家门口来了。”洪亮说,“于是鲁迅在屋里故意对着门口大声说‘我不见他,就说我不在家!’胡也频听到之后,灰溜溜地走了。”鲁迅再一次把账算到了沈从文的头上,沈从文不仅“躺着中了枪”,还被补了枪。 女性解放者的发声 1926年,丁玲看了电影《空谷兰》之后,特别想当演员。她给大导演洪深写信自荐,后者在见过丁之后把她推荐给上海的电影公司。但丁发现“贵圈真乱”,便去找田汉,希望加入戏剧界,但同样也发现了潜规则的内幕,于是她放弃进入演艺圈,离开了上海,返回北京,并因此次经历创作了小说《梦珂》。“新作家的第一件作品就登上了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小说月报》,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而当时筛选刊登《梦珂》的编辑就是叶圣陶。”洪亮说。 丁玲成名之后,胡也频和沈从文也逐渐有了些名气,三个人都有了些积蓄,准备一起去日本留学。但是三个人都不会日语,就合伙请日语教师,这个教师就是冯雪峰。“在丁玲看来,冯雪峰其貌不扬,甚至是又土又丑。但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成名的冯雪峰成熟稳重且知识渊博、有才气,丁玲很快就陷了进去。”一个幼年丧父的女人,是很渴望父爱的,但是胡也频给她的,只有弟弟般的温柔和软弱,是无法与冯雪峰这种男人味儿比的。因此,虽然已经与胡也频同居多时,丁玲称她第一个爱上的人并不是胡,而是冯。冯也喜欢上了丁,但冯不要陷入这种感情纠葛,便离开北京去了上海。丁、胡先后追着爱人到了上海。在丁玲的提议下,最终丁、胡、冯在杭州开始了三人同居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在这种纠葛的感情中,1928年,丁玲写下了著名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在这篇日记体小说中,主角莎菲是个身患肺病躺在北京病床上的女性。莎菲即身陷两个男人的情感纠葛中:一个是软弱的弟弟般的人,一个是英俊的轻薄男。在作品中,丁玲不止一次地以女性角度提出对男人肉体的欣赏与渴望。这在当时的男权社会来看,无疑是离经叛道的。因此,小说一问世,立刻成为《小说月报》的头版稿件。 “在当时,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潮流已经衰退,让位给了民族与阶级解放。而直到六十年后,女性主义的才引入中国。由此看来,《莎菲女士的日记》出现在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时期,既没有赶上个性解放,又过早提出了女性主义,因此在短暂的吸引眼球之后,便不为世人所容。以至于后来丁玲加入‘左联’时,冯雪峰曾经严厉地就这部小说批评丁玲。”洪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那么软弱的胡也频,被敌人抓捕后,经受住了威逼利诱坚持不投降,成为了“左联五烈士”。鲁迅也为包括他在内的五烈士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而丁玲也因为失去胡也频而坚定地成为了革命作家。毛泽东高兴地作诗赞其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