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困境应对的思考 (一)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不该是一个补救机制 全球化也是一个排除“花园杂草”,对各种不被理解的多样性进行“文明化”、同质化的过程。“实现从荒野到园艺文化的转变,光在一块土地上埋头苦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它需要一个新的角色:园丁”。[5]因此,现代教育成了彝族社会中的“园丁”。 实现从“荒野”到“园艺”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彝族“上学习惯”的形成是“园艺文化”的起始阶段,那如今,需要的就是这片花园能生长出迎合全球化所需的结果,这种过程伴随着矛盾选择:首先是在教育与打工之间做出选择,一边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驱动已经迫使学生“坐不住”,而另一边是现代学校教育使尽浑身解数把学生留在学校。另一个矛盾选择的结果则是灾难性的。因为现代化伴生着罂粟花的诱惑,刺激着一些生活在山区的彝族人。更多的自由选择开始让人蠢蠢欲动,不计后果冲破藩篱,结果是在这场从“荒野”走向“园艺”的过程中,有不少彝族人迷失了,吸毒、性乱,以及不惧风险地从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偷矿”。现代教育并没有很好完成塑造理性的现代彝人的责任,会汉语、去沿海工厂打工、会使用电脑这些表征性的事项并不代表彝族人的真正现代化。 从目前来看,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教育并未将这里的少数民族从“荒野”带到“园艺”。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将现代教育看作一架除草机,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杂草;或是将现代教育仅仅看做是一个简单的补救机制,一种事后的思考,而是从根本上将少数民族的现代教育看做一项理性时代的创造,从少数民族群体所面临的矛盾冲突中去思考现代教育对于彝族群体的真正涵义。 (二)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不该是无差别导致的差别性后果 中国少数民族的困境是“差异性困境”[10]的具体体现,处境不利的民族不得不拒绝与别人不同的本质区别以换取一定的社会机构和位置的接纳,但是他们也必须承认民族之间的差异以纠正自身的缺点。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彝族地区的教育与内地,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教育没有任何区别。无论从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用语等都与全国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但就是这种无差别性带来了差别性的后果,并进一步形塑了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的认同。彝族地区学生普遍的低学业成就和高辍学率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化同质化和趋同的结果。 无差别性带来的另一个差别性后果是功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导致了彝族学生的普遍低学业成就。这种功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观来自于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灌输一定的价值观以延续一个给定的社会。”[11]因此,现代教育的同一性来源于将教育作为一种延续社会结构的机构。教育被看成是学校传播给定的社会价值观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少数民族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自然强化了民族文化的弱势地位并进而形成了学生的自卑和不自信,于是学生用自己早期的社会经验和不同的资源来回应现代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彝族文化的层次问题,或是彝族社会的发展问题,而在于现代教育问题。现代教育与彝族文化联系甚少,对彝族学生来讲,学校教育传播的几乎是一种异文化,因此可看到,彝族的世界观和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没有文化链接。同时,现代教育政策大多缺乏长期的计划,缺乏从少数民族实际考虑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教育在重塑国家一体化的过程中,忽视了少数民族群体在这其中的尴尬、被动与冲突。我们寻找因无差别性带来的差别性后果的原因中,首当其冲的是要关注少数民族群体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给予不仅仅是经济的支持,而是应该看到背后的复杂原因,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并不是一座座现代高楼,抑或是一顿顿营养餐之类的简单问题,因为只关注这些问题并不能实质性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在一个有着如此多样性的国家,现代教育“家长式”[12]的教育政策,自然会形成差别性或等级性的后果,这才是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应在全球化中找到平衡点 关于全球化的特征,罗兰·罗伯森将其概括为“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13]目前彝族教育现代化的困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片面强调全球化的同质化、趋同性而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在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需要在两种特性之间找到平衡,忽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会造成民族优势的磨灭;片面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忽视全球化的趋同性,会盲目地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只有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民族性,或者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大胆接纳现代性,才能真正走出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外在紧张,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一历史性的矛盾将会得到共时性的解决”。[14] 总之,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其为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外部环境,是趋同、回避,还是积极应对,并在新的世界秩序里找到民族文化存在的意义,这是当今各民族在全球化语境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找到民族文化中的自我,并在经济全球化、国家现代化的语境中寻找到彼此的契合点,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就必须加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中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应抓住机遇,实现本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的对接,为本民族生存与发展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当代少数民族教育应当担当的重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