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 张荫曾 中国机制铜币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在市场流通中与银元挂钩,形态又与银元一致,加之重量大小适中,所以很快便为国人所接受,广泛流通开来。而随着全国各地纷起建厂设局,铸造铜元总额由光绪三十年(1904)的17万枚增至75亿枚。一时泥沙齐下鱼龙混杂,部分铸钱局因设备差、铜质差,所造铜元式样和成色很差,出现许多劣质铜元。如图这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就是其中之一。 该铜元直径28.5毫米,正面纹饰:外圈“湖北省造·当十”,内圈“光绪元宝”,中心为七星花;背面则为龙纹。这是当时湖北省造于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02-1905)间,铸量最大的一种铜元,而且当时有好几家造币厂制造,所以版别很多。 这枚铜币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枚“夹板”币,即一分为二的劣质币。形成这一不寻常现象,从茬口上检查,绝无人工锯凿之嫌,而是“天然”造就。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金属硬币中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种可能:一是湖北官铸局所用铸币铜材,在压铸为板材时,无意中夹入了气体或杂质形成隔离层;二是铜材在铸铜币前有少许裂隙,铸币后未认真检验,这种藕断丝连的钱币,在百年流通中受雨水、汗水、空气等慢慢侵蚀,裂缝越开越大,最后“一分为二”;三是也可能为别有用心之人,以获利为目的有意为之,但从此铜币裂后所留茬口观察包浆,锈色自然,且此钱出自窖藏,很可能是铜材原本就有裂隙所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