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清代太液池冰嬉大典兴衰

http://www.newdu.com 2018-04-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阚红柳 参加讨论

    冰嬉,又称冰戏或冰技,特指清代每岁于太液池举办的宫廷冰上体育运动。在中国古代冰上活动中,清代冰嬉堪称最具近代体育特征的运动形式。其持续时间较长,本为满族国俗,自乾隆朝形成制度,中经嘉庆、道光两朝,前后实际运行百余年。冰嬉以八旗冰上竞技、表演为主要内容,具有显著的竞技体育特征,彰显祈祷天时、与民同乐、事亲孝谨、以德教化等理念。
    冰嬉岁以为常
    清人对冰雪运动的喜爱,可追溯至关外时期。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满族以擅长冰上行走而著称。据满语字典《清语择钞》记载,努尔哈赤率部攻打巴尔特虎部落,“时有弗古烈(部落首领名)者,所部兵皆着乌拉滑子(满语,滑冰工具,类似今冰鞋——引者注),善冰行……一夜行七百里”。在统一东北各部落的战争中,满族士兵的冰上作战优势得以体现,利用“结冰如桥”的天时与地利,“渡冰攻寨”,易于大获全胜。满族部队的军事实力亦往往用“甲胄耀眼,如腊月冰雪”或“盔甲鲜明,如三冬冰雪”等词汇加以形容。入关后,为保持八旗作战优势,清廷规定:关外士卒,冬季结冰后练习溜冰;而挥师入关的八旗,则在河泽腹坚之时保持冰上训练。太液池举办的冰嬉大典,即由此而来。
    据高士奇(1645—1704)所著《金鳌退食笔记》载,康熙年间,太液池已有八旗士卒的冰上活动。“以木作平板,下用二足,裹以铁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称为“拖床”。冰上作掷球之戏,则“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伍而立,以皮作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喧笑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冰床主要为娱乐,冰上掷球则以军事训练为主要目的。终康熙一朝,冰上训练仅列为常规,尚未形成制度。从实录、起居注的记述来看,康熙帝除夏季避暑外,幸瀛台多在十月,用以阅试武举骑射,一般十一月、十二月例不到瀛台。
    雍正朝阅试武举的时间延展到十一月、十二月,但史料中未出现皇帝阅试冰嬉的记述。自乾隆二年(1737)起,皇帝隆冬时节驾幸瀛台的记录增多,虽未明言为阅冰嬉,但除举行阅试武举骑射的传统政务活动之外,显然另有安排,乾隆五年,曾因“瀛台建造多年,不无损缺”,加以修葺。这次修建大致与大规模冰嬉的展演相关联。冰嬉见于清代文献,最早是在乾隆十年,乾隆帝作《冰嬉赋》,至晚到此时,冰嬉已经作为正式制度,每年按时举行。乾隆朝实录编纂的《凡例》始明确规定:“紫禁直宿兵丁、侍卫皮衣银两,巡幸、行围、冰嬉、扫雪、善扑、旗租等赏赉,皆书。”清人德保诗中有“曩者侍瀛台,冰嬉岁为常”之句,反映出乾隆朝冰嬉大典之盛。
    在嘉庆、道光两朝实录的修纂凡例中,均有对冰嬉加以载述的规定,并改之为冰技。嘉庆一朝,尚能维持按年举行。道光时期,随着清朝国势衰微,限于财力,冰嬉大典已经很难如期举行。道光十一年(1831)至十三年,曾连续停阅八旗、内务府三旗冰技。道光十四年、十五年恢复,但每年仅阅一天,仅具有象征性而已。自道光十六年至十九年,“命内务府三旗冰技照例豫备,停阅八旗冰技,仍给半赏”,说明冰嬉的规模已经缩减多半。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停阅八旗、内务府三旗冰技,仍给半赏”,冰嬉的举行实质上已告终止。至咸丰朝,实录修纂凡例中仍按例列冰嬉为赏赉制度,但有名而无实,并未举行。此后,实录凡例中亦删此项,在制度上宣告终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