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近代 >

严济慈

http://www.newdu.com 2018-04-11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严济慈出生浙江省东阳县,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是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科研方向为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等,他发现光双折射效应和水晶扭电定律、测定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和臭氧紫外吸收系数等。严济慈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于1996年逝世,享年96岁。
    人物经历
    1901年1月23日,浙江省东阳县下湖严村的一户农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父亲给他取名“严济慈”。由于家境清贫,严济慈的童年几乎是在艰辛的劳作中度过的。还在襁褓之中,母亲吱呀的纺织车声便是他的催眠曲;小身板还不及牛高的时候,他便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成了放牛的小牧童。
    1908年,严济慈进入严氏宗祠蒙馆读书,作为家中的长子,严济慈有幸入学读书,他也是姐妹兄弟五人中唯一上学的。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聪颖好学,刻苦上进。9岁时,父亲从杭州书摊上买回一本从日文翻译过来的《笔算数学》小学教材,他如获至宝,独自一人钻研,竟能无师自通。
    1910年底,进入离家30里外的东阳县城天官第小学插班读书。
    1914年2月,14岁的严济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阳县立中学(今东阳中学)。四年中,他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尤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善解难题、怪题的特殊才能。三年级时因受校长之命,代替请假老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而闻名县城。
    1918年夏,严济慈参加全国六大学区高师联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还考取了免交学费但需食宿自理的河海工程学校)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家乡第一名考上著名大学的学生,为此,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将东阳中学列为重点中学。
    1918年秋,严济慈告别了故乡的小山村,告别父耕母织的贫困农民家庭,走进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大门,入学南高时初读商业专修科(现上海财经大学),一年后转工业专修科,再一年转数理化部读二年级,师从数学家何鲁、熊庆来,物理学家胡刚复等人。
    1921年,被聘为“南高”附属中学和国立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兼课数学教师,一年后又担任本校《数理化》杂志主编。
    1923年夏,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因已修满大学规定的学分同时获得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成为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第一届唯一的毕业生(该校应到1925年才有毕业班,严济慈获该校1923年第壹号毕业证书)。大学期间自学法文,在中国科学社服务,并编著教科书《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3年后,自费从上海赴法国留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就同时考得巴黎大学3门主科微积分学、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学的文凭,于1925年夏获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1927年,回国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由原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并成立)物理、数学教授,并兼任正拟建中的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委员。
    1928年夏,他出席了在苏州召开的中国科学社年会,并当选为理事。
    1931年后,又在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
    1935年,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1945年8月,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作为访问教授到美国各地讲学,为期一年。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平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加入了九三学社。
    1949年后,任中国科代秘书长、中国科联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195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后任技术科学部主任。
    1958年6月8日,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严济慈任筹备委员会委员;而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严济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61年,严济慈与华罗庚一起出任科大副校长,他负责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以及4个系和3个教研室、处;同年,严济慈出任科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校务工作。
    1969年底,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出。几经波折,1970年落户合肥,损失惨重。“文革”结束后,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会议,决定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大学。严济慈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赞扬科大在困难时期做得很好,比其他名校还好;说他听到很多人说科大的毕业生好,就非常高兴。此后,严济慈积极投入到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二次创业之中,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筹建小组主任,领导一班人开始筹划在北京玉泉路原科大旧址创建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1978年3月1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严济慈出任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的首任院长。
    1979年,严济慈与李政道联合发起、共同建立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培养年轻的物理学留学人才。
    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继郭沫若之后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任校长;同年7月,严济慈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大第一副校长李昌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第二次中科大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培养高水平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完整体系的培养目标。
    1983年11月,上书邓小平,要求将科大增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得到邓小平同意。
    1985年4月,84岁的严济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际领导职务,转而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校长。
    1988年5月,严济慈为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30周年题词:“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这句话高度凝炼,大气磅礴,寄托了老校长的深情厚望,为学校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同年6月6日,南京工学院更名东南大学,严济慈出席更名庆典。
    1992年,国家在“八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严济慈分别给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万里委员长写信,陈述理由,要求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列入国家“八五”期间重点支持高校。他的信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到了国家在“八五”期间的重点支持,这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在中部地区成功创办精品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11月2日,严济慈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
     严济慈的儿女
    长子严又光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我国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的主要设计者。大儿媳杜竟中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
    次子严双光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前从事飞机制造工作,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二儿媳胡立生曾从事飞机制造研究工作,现任国家计委所属华阳能源集团副总经理、欧美同学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三子严四光毕业于燕京大学,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三儿媳龚景嘉现在是北京财贸学院副教授。
    四子严武光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是中国科学高能物理所教授。四儿媳高文绣,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副教授。
    五子严陆光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大学院电工系,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名誉校长。五儿媳吕锡恩,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教授。
     严济慈名言
    要教好书,除要有真学问外,一要大胆,二要"少而精",三要启发学生,识别人才。——严济慈
    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我对社会主义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严济慈
     严济慈的学生
    严济慈在领导物理学研究所工作的同时,还创建了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开创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研究。10多年中,他积极倡导和支持中国放射化学研究,大力举荐学生到英、法、美等国的著名实验室去深造,先后有陆学善、钟盛标、钱临照、翁文波、吴学蔺、钱三强、方声恒、陈尚义、吕大元、杨承宗等十余人。
     人物评价
    在做学问方面,他提倡“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反复强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他鼓励科学工作者要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甚至有所牺牲。他视尊重和捍卫科学为自己的天职,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到处说,只有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相同结果,才是科学。在做事方面,遵循着“我们做物理,宜求有益于人民,造福于人类“的原则。(严陆光谈父亲)
    学府东南有女生,首开风气自由婚;于今伉俪双高寿,当日青年正妙龄;五子登科开学运,一家小院有科名。家庭幸福斯为美,不愧先驱做典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评)
    严济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长期以来,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九三学社的建设和发展,为团结九三学社社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九三学社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