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赵忠尧出生浙江诸暨,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启蒙者和奠基人。他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加州理工学院,是全世界第一个准确预测正负电子对撞结果的科学家、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然而,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人生是不圆满的,在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后,又无缘“两弹一星”工程,这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科学界的遗憾。 赵忠尧 人物生平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920年(民国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4年(民国十三年),毕业后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 1927年(民国十六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师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1929年(民国十八年)底,赵忠尧发现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过重金属铅时出现了“反常吸收”现象。 1930年(民国十九年),获得博士学位,前往德国哈罗大学物理研究所工。9月赵忠尧发现与“异常吸收”同时存在的还有“额外散辐射”,又写出题为《硬Y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 1931年(民国二十年秋,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原子核大师卢瑟福(E.Rutherford)一起工作。同年底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边教书、边用盖革计数器进行r射线、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论文发表在中国的“物理导报”和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卢瑟福在赵先生写的“硬r射线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论文前加了按语:“这一结果提供了"正-负"电子对产生的又一证据。”同年在中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1932年,安德逊因发现正电子径迹获诺贝尔奖。人们认识到:赵忠尧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涅没的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赵忠尧先生离开北平,先后到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受中华民国政府的委派,赴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的原子弹试验,之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处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 1950年3月,赵忠尧正式办理回国的手续,8月底,赵忠尧从美国洛杉矶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起程回国了,但是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务调查,9月12日船经日本横滨,拒绝了台湾当局驻日代表前来探监访问去台湾工作。11月28日,赵忠尧回到中国大陆。 1951年1月,赵忠尧教授抵达北京,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自主持了有李四光、竺可桢、吴有训、钱三强等数十名科学家参加的欢迎宴会。 1958年,他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 1972年,他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还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许多具体建议。 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赵忠尧恢复工作,担任副所长并主管实验物理部的工作。 1979年,赵忠尧先生代表中国科学界前往德国出席物理学会议,并进行参观访问。 1995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奖给了赵忠尧10万港币的奖金,赵忠尧把它全部捐献给了中科院院数学物理学部,作为科学基金,以奖励有成就的青年。 1998年5月28日下午15时55分,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 赵忠尧 赵忠尧诺贝尔奖 193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对发现正电子的研究成果授予诺贝尔物理奖,但奖项揭晓时,获奖者名单中却没有现正负电子湮没的赵忠尧的名字,只有在云室中观测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森。 李政道和李炳安教授对原始文献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李政道说道:“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 据前诺贝尔物理奖委员会主任埃克斯蓬说道:“1936年的那次评审会也曾议论到赵忠尧在这项重大发现中所做的工作,但是,后来有两组学者进行类似实验时未获得赵忠尧所发现的结果,因而评审会对赵忠尧实验研究成果的科学可靠性发生疑问。后来查实情况证明,这两位学者之所以未能做出赵忠尧所获得的结果,一个是方法做错了,另一位则是由于仪器的灵敏度不够所致。” 此次诺贝尔奖的安德森在1983年公开承认,他的实验是直接在赵忠尧的实验结果上做出来,是受到了赵忠尧实验结果的启发。 赵忠尧 赵忠尧为什么不是两弹一星元勋 他是新中国加速器的奠基人,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年被打成右派,二十余年黄金研究时光就此荒废,是以无名于两弹一星工程。 1972年,他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赵忠尧恢复工作,担任副所长并主管实验物理部的工作。 在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后,由于他错过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身为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又一次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无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赵忠尧跟钱学森谁厉害 赵忠尧和钱学森都是我国优秀科学家,为新中国科研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二人其实并不需要比较。 人物评价 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评) 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我们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评) 要不是赵教授在30年代对正负电子湮没发现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就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评) 赵忠尧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为发展中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中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赵忠尧先生赤忱爱国,正直刚毅,艰苦朴素,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叶铭汉院士评) 赵忠尧为发展中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中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