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楚国只有一个庄蹻

http://www.newdu.com 2018-04-1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贾鹏涛 参加讨论

    马曜(1911—2006),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民族学家,曾任云南大学教授、《思想战线》主编等职。主要著作有《马曜学术论著自选集》,主编有《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等。200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曜文集》6卷。
    1975年,马曜在《思想战线》第1期发表了《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可能与杨宽不相识,马曜请复旦大学历史系田汝康将此文转递于杨宽,希望能提出意见。1975年7月15日,杨宽复信,信言:
    马曜同志:
    承嘱对大著《庄蹻》一文提意见,总的看来,论证周详,很有新见。有两点,我认为比较重要,提供参考:
    (一)这文认为庄蹻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并认为《荀子·议兵》所说庄蹻“善用兵”,也指他“起而为乱”,这点似乎可以讨论。荀子对答赵孝成王、临武君问“王者之兵”,先论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的强弱,认为这都是“干赏蹈利之兵”。接着就论到“招近(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盗兵”,而以“齐之田单、楚之庄蹻、秦之卫鞅、燕之缪虮(乐毅)”等“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为例,认为他们都是属于“盗兵”一类,“未及和齐也”。而五霸“皆和齐之兵”,但还不是“王者之兵”。从上下文来看,庄蹻这个“善用兵者”,只能是指楚的将军,否则“招进募选……”等话,很难解释,不可能把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夹在战国将军中一起评论。至于《荀子·议兵》下文谈到“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是讲楚国的兵“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以至遭到大失败,等到庄蹻起义,就无法控制楚国,弄的“楚分而为三四”。两处谈到庄蹻,并不是一个意思,似乎不能混为一谈。
    (二)这文说庄蹻提出了“乱者能言治”的革命纲领,是根据《论衡·本性》的。《论衡·本性》这段话,是驳陆贾有关人性的理论的,从上下文来看,王充之意,是说性恶者也能做到伪“善”。“故贪者能言廉,乱者能言治”,是说“贪者”也能虚伪地“言廉”,“乱者”也能虚伪地“言治”,下文举出跖、蹻为例,是对跖、蹻的诬蔑。似乎不能认为这是庄蹻的革命纲领。
    以上两点,关系比较大,提供参考,未必正确。
    文中论到庄蹻反复辟斗争的作用和对秦国统一的作用,评论得都很确当。关于庄蹻入滇的时间和路程的考证也都很确当,都很赞同。
    杨宽
    1975.7.15
    时任《思想战线》主编的马曜收到此信后,想将此信公开发表,因此写信征求杨宽的意见,此信亦是由田汝康转递的。杨宽首先回复田汝康,信言:
    汝康同志:
    来函并转来马曜同志来信,都已收到。
    前些日子对《庄蹻》一文所提意见,看了之后,随笔写成,十分草率。《思想战线》编辑部既要发表,理应同意。已附上给马曜同志复信,请转致。
    重机公司工人历史研究小组正在看这篇文字,研究这一问题,可能写出一篇短文章,如果写成,当即转送。请转告。
    此致
    敬礼
    杨宽
    8.17
    信中“重机公司工人历史小组正在看这篇文字,研究这一问题”,当指杨宽1976年5月13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欢呼工人阶级队伍的茁壮成长》中言“最近两年来,我和复旦大学历史系的一部分教师,同上海市重型机械制造公司工人历史研究小组结合起来,正在编写一部规模较大的中国通史。这个编写通史的计划是工人理论队伍提出来的,具体的编写工作也是工人理论队伍担当的。从开始到现在,仅仅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奋战,第一部分《春秋战国史》三十万字,已经定稿付印”。此信所言给马曜复信亦录之如下:
    马曜同志:
    您好。汝康同志转来你的来信,已收到。前些日子对大著《庄蹻》一文提意见,是读了大著之后,随笔写成,十分草率。《思想战线》编辑部既然要求公开发表,事关学术研究,理应同意。当时由于匆促写成,文字上欠考虑。如果作为一封信发表,开头请加“马曜同志”,文中请加“大著庄蹻”一文等字。
    专复,此致
    敬礼
    杨宽
    8.17
    征得杨宽的同意,第一封信发表于《思想战线》1975年第5期。马曜并没有当即回应杨宽的意见,18年后,马曜在《思想战线》上发表《楚国只有一个庄蹻》作出回应。至于为何没有立即回应,马曜解释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中,先是忙于教育行政工作,继而致力于西周土地制度的研究,没有继续探讨庄蹻开滇问题,但对杨宽同志的论点,仍有些不能释然”。而“近年读杨宽同志1983年版《战国策》,则明确肯定《荀子·议兵》篇上文‘善用兵’的庄蹻和下文‘起而为乱’的庄蹻,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案:《战国策》当为《战国史》)这个观点与杨宽1975年复马曜信中观点是一致的。因此,时隔18年后,马曜写文予以澄清这个问题。《楚国只有一个庄蹻》中提出四点理由认为两个庄蹻实为一人。第一,与庄蹻并世的先秦诸子,并没有提到两个庄蹻;第二,《荀子·议兵篇》两次提到庄蹻,并未同时点明同名而实为两人;第三,从楚怀王到楚顷襄王短短几十年不可能出现两个大名鼎鼎为“将”为“盗”的庄蹻;第四,司马迁在《西南夷列传》和《游侠列传》中分别记载了为“将”和为“盗”庄蹻,但未明确肯定是两个庄蹻。
    1984年,杨宽赴美讲学后定居美国迈阿密,马曜此文杨宽是否看到未可知。翻阅杨宽1998年增订本《战国史》,在《楚将庄蹻入滇称王》一节中,杨宽写道:“庄蹻原是‘为盗’者,当时领导军队叛变而引发人民起事者,后来成为‘善用兵’的楚国名将。”可见,晚年杨宽已同意马曜的观点,即“两个庄蹻实为一人”。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