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湖南长沙 卢伯雄 最近有甲乙两位客户先后各持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当十铜币”来咨询鉴定,甲乙两人各自表述的铜板(元)来源相同,均是家里人留下来的,而来咨询鉴定的目的却是一致,均是经过咨询和传图给网上的数家公司后,对告知的结果:这是一枚稀罕的清代铜币,甲的这枚估价80万元左右(图1),乙的这枚值百万元以上(图2),甲乙两位都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对这种坐立不安产生的质疑心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认为东西在自己手上,不怕金子会即刻变成铁,还是先请本地专家面对面的求证靠得住。那么甲的这枚能估价80万元吗?乙的这枚值百万元以上吗? 一、发行背景 光绪元宝铜币主要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史载“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官局铸造。中央户部和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户部、北洋、湖北、江南、河南、湖南、江西、山东、广东、清江、浙江、江苏、四川、福建、安徽、吉林、奉天、广西、新疆、黑龙江。总厂造币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缘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区别。这一时期各厂局各尽所能,自行设计,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点的龙图、花式,是铜元品种最多、图案最丰富、版式最繁杂的时期。 二、实物描述 甲的这枚清代铜币,币的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的是楷体“湖北省造”,底部铸有“当十”标识,中心为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的中心是六瓣花。币的背面内圈顶部和下部分别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大清帝国铜币”“当十”字样,内圈中间铸有一条正面的蟠龙图案。 三、鉴定意见 甲的这枚“湖北省造光绪当十铜币”,是属于“机制铜元”类,观其包浆、色锈,可明显看到包浆偏红,锈迹偏绿,缺乏年代的流传和历史痕迹,火气较重,看新。 四、市场价值 甲的这枚“湖北省造光绪当十铜币”,被估价80万元左右,绝对不靠谱。 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珠圈水龙、无圈坐龙、圆珠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版式。真“湖北省造光绪当十铜币”中,多种背龙图版式的普品其存世量大,市值普遍不高,目前4个常见的版式,市场参考价分别为: 湖北当十(普品中多的)市价15元左右;普品中略少的湖北当十(背七路鳞)市价30元左右;湖北当十(背龙胸无云)市价50元左右;湖北当十(背龙须鳞)市价130元左右。在“湖北省造光绪当十铜币”中,品相好的稀有品种,最高的也只上千,更不要轻信可值天价的忽悠。据清代铜币的有关市场行情信息介绍,目前最贵的两枚光绪铜币,是“湖北光绪当十(背圆珠龙)”和“湖北光绪当十(背浙江锣龙)”的黄铜样币,它们均系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生产,属于极为罕见品,而这两枚铜币都是著名钱币收藏家诺曼雅各布斯/伍德华旧藏,均在2011年和2014年两个拍卖公司成交,而且这两枚铜币先后成交的落槌价也很有意思,都是36.8万元。切记!这种少得可怜又有史可查并流传有序的样币,除此之外,再也没有高于这两枚铜币价值的。 五、乙的铜币鉴定意见 此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背面图案的外圈中间左右,有一个“四瓣花形”的图案,主图中心的圆珠圈内是一条水龙,观其铜币正背两面,铸造工艺精湛,材质、字体、图案都符合当时的铸造特征,年代的陈旧痕迹明显,包浆滋润,是一枚品相较美,且可认定属于传世的清代铜币。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一般由家中长辈留存下来的传世之物,都会记录着一些鲜为人知,却又值得继续传世下去的故事,因为它身上承载的世事或情感很有纪念意义。如果现在把它转卖出去,其市场价格仅在100元之内。是卖是留?这个答案已非常清楚了。 六、相关键接A:上过拍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白铜样币”(图3) 该枚白铜样币于2011年10月在上海崇源“首场钱币拍卖会”亮相,原包浆,打制深峻,龙鳞清晰。湖北面浙江龙铜元白铜试铸样币,据考证存世仅3枚,著名铜元收藏家何先生收藏一枚;马定祥先生收藏两枚。马定祥先生两枚中的第2枚现存博物馆中,此枚样币为第3枚,系原《嘉德2009春季拍卖目录》中,第4381号“马定祥先生旧藏”的拍出品。 “铜元大珍——湖北面浙江龙当十白铜样币”曾渉及的学术争鸣。据有关文献披露,“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白铜样币”,除了白铜试铸样币外,还有红铜和黄铜两种,这3种不同材质的样币构成一套。对这套3枚珍稀的样币,有的专家认为只是一般混配币,因早期重视不足,后经众多专家考证,这套3枚币应是属于正式的试铸样币。理由:一般的同省同厂的混配模币可能容易见到,按常规一般的混配模币不可能出现在不同省、厂之间,而这种混配的现象,仅在江南、江苏早期铸开国币时出现过,是因为这些币虽冠地名两个,但生产是在同一个厂铸造(注:一家工厂使用两个名称)。那么这套币的出现,只能和铸造机械和模具的提供者有关,对此有专家推测该厂运送机器设备到中国的时候,携带了为湖北、浙江雕刻的模具。在试机时造币厂把两省的面、背混装了,这种混装也曾经在武昌造币厂发生过,但不是该试铸币,其说法不合理。另一种说法是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在代湖北雕刻模具时,雕刻的就是这种没有英文的水龙,并用3种不同材质试铸了样币数套,因湖北方面没有采纳这种背图,后来就把背面模具推荐给了浙江,被浙江接受并投产。而当时在湖北试铸的数套样币流出后,也就是这种既绝版又罕见的“湖北面浙江龙当十”铜币。这套币背后的龙,都是火珠上有个小圆点的版式,正是浙江龙最早期版的特征(实际流通品在细节上有所修改),但是该说法也经不住推敲,当年在学术界对其仍有争鸣。数年后,著名钱币学家孙浩先生发表考证文章具体论证了此币的铸造,文章指出:若以开铸日期而言,湖北铜元局(1902)早于浙江铜元局(1903),因此马定祥先生首先以“湖北浙江龙”称呼这一套样币。这种龙应该说是属于湖北的一种,不妨根据其龙珠特征称呼为“圆珠龙”更形象贴切。在《伯明翰造币厂史》一书中,有浙江十文铜元的记载及图片,因此可确定浙江的币模由该厂代制;但没有为湖北铜元提供模具的记录(只有银币模),而且浙江订单于1902年4月发出,同年即已交运,此即表示模具必然在1902年中期已刻成;而湖北铜元局是阴历8月才由张之洞奏设,也就是说,浙江十文铜元模具完成时,湖北铜元局尚在筹办中。这就可以否定前述第三种说法了。在另一家向中国供应造币机器设备的英国“泰勒查伦制造厂”的产品型号目录上,却有湖北当十铜元的正面照片,其图案与所谓之“湖北浙江龙”相同。这可以说明湖北铜元局开铸时造币机器设备由此厂提供。至于背龙图完全相同,则是因为湖北、浙江的背版模具皆出自同一个雕刻师英国人艾伦伟恩在伦敦的雕刻作坊完成。至于用3种不同的材质试铸了样币数套,则是为了解使用不同材料的视觉效果比对,流出的3种试铸样币数套确实稀罕。 七、相关链接B:怎样鉴定清代铜币? 清代铜币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其热度远超其他钱币种类。虽然近代铜元的发行流通只有短短的30余年时间,但其数量之浩繁、种类之庞杂、版别之众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如何从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铜元堆中挑选出较有收藏价值的品种,确实令大多数初涉铜元收藏的爱好者大感为难。 1.看铸造币材 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各种铜元中以红铜元最为多见,黄铜元少见。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铸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元,如大清铜币中心“宁”字二十文、奉天光绪铜元等黄铜质居多,红铜质反而少见。 此外,民间私铸的铜元也多为黄铜质。一般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润白如银的白铜币以及铅质铜元则多属于样币性质,难得一见,而用黄金试铸的样币就更罕见。目前市场上出现不少白铜币伪品,一般采用在普通铜元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但不甚光洁,气泡较多,边缘无齿,肉体较薄,不具样币特征,不难辨识。 2.看面值大小 铜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而当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间习惯,存世仅有十余枚,非常罕见。“大清铜币”宣统二十文、“光绪元宝”广东五文、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国双旗五百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在收藏过程中,初始者不要贪大求全,可按面值从小到大选3至5个品种配齐,也可选择几个省的全部面值,千万别急于求成地硬追难得一见品和罕见品,以免造成重金买伪品。 3.看铸币工艺 铜元一般采用机器铸造,故称“机制铜元”。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元。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元一般中间无孔,如发现中间有孔,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绪元宝”安徽方孔十文铜元最为罕见,估计存世量不会超过10枚,被誉为“一级大珍”。如在古玩市场遇到,故事再有吸引性,也得打个问号。 4.辨别气味 真品生坑土腥味,熟坑没什么味,仿品往往经过了酸处理,有一种刺鼻的酸味或淡淡的酸味。 5.辨别包浆 真品包浆浑厚,结实,入骨,生坑的包浆红斑绿锈,熟坑的包浆自然、有光泽。生坑伪品锈色单一,不耐水火,用针扎测试,针很容易刺入伪锈中,熟坑伪品包浆浮浅,极不自然。识别包浆、色锈(现代包浆,都是人工制作,带偏红或锈迹偏绿)和年代流传的历史痕迹(磨损度)看新,特别是传世品,由于收藏或把玩的钱文钱郭等凸出部位往往比较光润,多露出铜色,凹进部位锈层比较明显,色泽比较浆沉。 6.观表面流通痕迹 真品表面有自然流通痕迹,即使没有流通过的,在放大镜下还是能看到自然氧化的年代痕迹。 7.观表面光洁度 真品经过近百年的磨砺,以及当时制作工艺的原因,表面光滑圆润。仿品往往做旧作得不够,放在手中把玩,会感到有刺手的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