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沙场儒将 治国贤相

http://www.newdu.com 2018-04-16 天津日报 马军 参加讨论

    在式微的南宋朝廷,无论政治,还是军事,虞允文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虞允文111O年生于隆州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他诗书满腹,志向远大,文韬武略,功高盖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抗金名将,为南宋得以较长时期地偏安一隅,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虞允文的一生,时刻心系“恢复中原”,并为此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其时,北方的强金对偏安一隅的南宋一直虎视眈眈,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主完颜亮亲统大军,浩浩荡荡渡过淮河,南侵战争爆发。由于南宋疏于防范,两淮地区大片土地全部沦陷,仓促和惊恐间高宗赵构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事,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去前线抗敌。
    虞允文到达与金兵近在咫尺的采石时,原主将王权已经离去,而朝廷新任命的主帅李显忠和负责督军的叶义问还没有到任,这时的宋军恰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他们三五成群,或坐或卧,武器、铠甲零落一地,看上去毫无斗志。而对岸的金兵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顷刻间即可扬帆而至,形势之于宋军可谓千钧一发,危若累卵。虞允文当机立断,毅然招来诸将,慷慨激昂地表示,大战在即,如果不奋力抵抗,敌人眨眼间就会砍下我们的头颅。如果我们众志成城,打败敌人,我一定会给你们论功行赏,现在正是建功立业取功名的时候。将士们听了,顿时有了主心骨,抖擞精神,焕发斗志,个个表示愿与金人决一死战。这时却有人“好心”提醒他说:“你只是受命慰问士兵,并没有权力督战,就算打胜了,你也要获罪,干吗多此一举呢?”虞允文厉声斥责他说:“现在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我怎么能顾忌一己之得失呢?”
    当时金兵实有四十万,而宋军总共才有一万八千人。虞允文命令宋军将士排成大阵按兵不动,将五艘战船分为三队,二艘沿长江东西两岸并列航行,一艘隐蔽于长江中流,待机而战,另二艘作为预备队隐蔽在小港中,同时将步兵和骑兵梯次配备,并兼顾两翼安全。虞允文刚刚部署完毕,敌军数百艘战船已横渡而来,径直杀向众寡悬殊的宋军。虞允文冲入阵中,高喊着对部将说:“你以胆识过人闻名天下,现在站在你身后的就是看着你的父老乡亲啊!”部将立即冲出军阵吼叫着杀向金兵,战士们紧随其后,与金兵展开殊死搏斗。在长江中游宋军用一艘艘坚固的海鳅船冲击金兵船队,这一招很奏效,许多敌船被撞沉,金兵死伤过半。夺路而逃的一支金兵从光州窜到采石,虞允文指挥宋军遍插旌旗,大擂战鼓,金兵疑有伏兵,吓得望风而逃,宋军从后面追击掩杀。此战消灭金兵四千多人,俘虏五百多人。虞允文将战果上报皇上,并犒赏三军将士,告诫他们说:“敌军今天大败,明天一定会来复仇。”半夜时分,虞允文命令部分将士,乘海船逆流而上,另外派遣部分水军偷袭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次日,金兵果然来犯,因宋军已有准备,水陆前后夹击敌军,两军再次展开激烈战斗,宋军机动灵活,斗志高昂,乘风火攻,烧毁敌船三百艘,金兵被打得大败而逃,虞允文再次向皇上报捷。
    主帅李显忠到达芜湖后,虞允文对他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有准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那边去看看。”虞允文到了镇江,与守将杨存中(北宋名将杨业的玄孙)想尽一切办法扩充战船,调遣精锐守住滁河入口,扼住长江的咽喉,又将部分军队驻守下蜀作为后援。金兵见宋军森严壁垒,严阵以待,感觉毫无胜算,或进或退,分歧严重,遂发生内讧,完颜亮被部下杀死。迫使金兵后退三十里驻营,并派遣使者要求议和。这个翻转来得太富有戏剧性了,而这皆因虞允文的力挽狂澜。高宗赵构非常高兴,请他入宫面谈,并由衷地感叹说:“虞允文就是我的裴度啊!”
    虞允文确乎当得此赞。面对几乎没有一点儿可能的胜算,一个不在其位的参军,进退皆可游刃有余。可当他见到金兵即将渡江,社稷百姓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将个人的生死得失抛之九霄,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毅然指挥宋军奋起抗敌。他智勇兼备,胆略过人,判断准确,部署得当,最大限度扬己之长,克敌之短,在敌强己弱、众寡悬殊的态势下,创造出多个战场局部优势,最终大败金兵,使金人亡灭南宋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虞允文只手擎天,挽狂澜于既倒,使南宋得以转危为安,毛泽东欣然赞曰:“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远见卓识 矢志抗金
    虞允文头脑冷静,具有很强的政治眼光。金主完颜亮暗自派人摹画临安地形地貌,又于言志之诗中尽透南侵之意,特别是金朝使者(本为宋人)暗喻北人必来“笔来,笔来”时,高宗及一干核心重臣无人警觉,更不相信这个迫在眉睫的危险即将到来。可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虞允文立即上奏:“金人一定会撕毁盟约,其伐兵有五条道路,希望陛下加强备战,做好防御准备。”不久,虞允文再对宰相陈康伯上书说:“应该命令到达池州的军队驻扎在池州,到达江州的军队驻扎在江州。假如金兵从长江上游发动进攻,那么驻守在荆湖的军队就能够在前方抵御敌兵,江、池二州的驻军就能够从后方增援;假如敌军从淮西进行南侵,那么驻扎池州的军队就能够从巢县发动反攻,驻扎江州的军队就能够从无为发动反攻,这样就可以一军两用,一举两得。”遗憾的是,他的话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后,完全证实了虞允文对敌情的判断。
    金兵大败之后,南北议和,双方暂时稳定了边界,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虞允文向皇上辞行时,动情地说:“金国完颜亮已被诛杀,新主完颜褒即位时间不长,金国国内形势一片混乱,这是上天帮助我们恢复失地的大好时机。与金和议就会打击朝野上下抗金义士的抗战热情,继续抗金就会振奋朝野上下的抗金士气。”高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虞允文到达四川后,立即与大将吴璘共商恢复中原大计,吴璘很快攻取凤翔,收复巩州。金人不甘失败,大举增兵,朝野一些人惮于金兵之势,主张放弃这些收复的州郡,虞允文坚决反对,先后慷慨激昂地上奏疏十五次。
    隆兴元年(1163),虞允文入宫上奏著名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直言坚持抗战,收复中原,乃“天地之大经,《春秋》之大义”。接着从宋、金双方君主是否英明、政权是否稳固、国内是否安定,以及民心向背、地利、天时、人才等九个方面,用事实论证今日可战之机,力陈丧失土地的利害,劝谏孝宗深思熟虑,无为因循,尽力战备,坚持抗金。言辞恳切,一针见血,孝宗皇帝深受震动,任虞允文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吴璘逝世后,皇上立即任命虞允文为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任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到四川后,将军政要事放在首位,为了练就一支精兵劲旅,他把士兵分为三部分,上等兵用以作战,中下等兵用以准备军用器械、粮草、服装等行军物资,老弱病残士兵一律辞退。此次行动共裁减士兵一万人,为国家节约军费开支四百万。又对兴州、洋州地区的抗金义士进行整编,共得可用士兵二万三千九百余人。几年后,孝宗到白石举行阅兵大典,看到军队兵强马壮,军威严整,十分高兴,感叹地说:“这都是虞允文优胜劣汰、苦心整军的结果啊!”
    道大能容 治国贤相
    虞允文三度经略四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于孝宗朝官至宰相。他愈加勤于国事,时刻以社稷苍生为念。他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公忠体国,以德报怨。
    虞允文将各种人才分为三等编入名册,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编书为《材馆录》,并向皇帝力荐,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洪适、汪应辰等一干名臣,孝宗皆全部收用。
    虞允文有宰相之才,更有宰相之量。绍兴年间,虞允文奉朝廷之命调往临安任职,正好有个同僚与他同行,两人晓行夜宿俱在一起,有说有笑倒也不显寂寞。可是令虞允文没想到的是,自己呕心沥血所注的《新唐书》竟然被此人窃走,并冠以自己之名献给当时的宰相,以为进身之阶。此人做贼心虚,害怕虞允文会找他算账,就恶人先告状,背地里到处诋毁虞允文。虞允文一行走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时,谒见了太守沈该,沈该敬佩虞允文的为人与才干,遂热情招待了他们。然后私底下与虞允文聊起与他同舟那个伙伴的人品,虞允文予以充分肯定,可是沈该却非常不以为然,说我看这个人不像你说得那样,而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卑鄙小人,“是人极口毁君”。虞允文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仍然不言其短,说这个人长处确实不少,只是有个好骂人的毛病,“渠所长甚多,但差好骂耳”。沈该听了,没再说话,只是连连叹息。史学家、工部侍郎李心传由衷称赞虞允文为“长者”。
    一次,御史萧之敏为某事弹劾虞允文,宰相虞允文特作一份深刻的检讨上交给孝宗皇帝,然后停止履行自己的职责,听候皇上处理。孝宗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去拜见太上皇高宗赵构,高宗十分平静地说:“采石大捷时,萧之敏在哪里?不要听从他的意见,将萧之敏罢官赶走。”孝宗于是有了定见,他先是以妄奏之罪罢黜萧之敏,然后在一把折扇上亲题御诗赐给虞允文,以示宠眷和信任,慰留他继续为国鞠躬尽瘁。虞允文立刻上书谢恩,接着明确表示萧之敏是个品行端正的君子,他的弹劾是其职责所在,请求皇上将其召回宫中以广开言路。虞允文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让孝宗深为感动,命人将此事记载在《时政记》里,以旌表贤臣,遗泽后世。类似这种虞允文与人为善,以德报怨的事例还有很多。
    虞允文毕其一生,宽厚善良,以德报怨,虽每每受伤而不悔。这首先是他认为这些人并非是心术不正的恶劣“小人”,某些方面还是有过人之处的能臣干吏,身为宰相要有肚量,善于发现和发挥别人的长处。其次,这也是他与生俱来的博爱天性,故而道大能容,厚德载物。《宋史》谓其“慷慨磊落、为任重之器”;杨万里评价虞允文“公天资宽厚,每以德报怨。”虞允文去世后,令朝野上下痛惜怀念,慨叹国家去一柱石,朝堂失一栋梁,孝宗皇帝对股肱之臣的陨没更是哀伤不已,要求群臣向虞允文学习,克己奉公,一心报国,并下诏追赠虞允文为太傅,赐谥“忠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