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杜淹出身京兆杜陵,是唐朝名臣,也是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叔父。杜淹曾在隋朝担任御史中丞,之后效力王世充任吏部尚书,唐朝成立后担任文学馆学士、吏部尚书、御史大夫、宰相等职,封爵安吉郡公,得以参豫朝政。公元628年,杜淹逝世,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他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 归附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四月,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官,也遭到囚禁。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杜楚客便请他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允,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杜如晦感悟,向李世民求情,方免去杜淹的死罪。后来,杜淹因久不升职,欲投靠太子李建成,被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知房玄龄。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会对李世民造成威胁,便举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起兵叛乱,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杜淹未能劝导李世民,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和东宫属官王珪、韦挺一同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李世民知道杜淹无罪,只是受到牵累而已,赠他黄金三百两。 担任宰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杜淹被召回朝中,授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实封四百户。唐太宗知道杜淹熟知历代典制,让他主持东宫仪式簿领的裁订工作。 贞观元年(627年),杜淹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他前后举荐四十余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当时,杜淹身兼二职,却无清廉之誉,又和勋臣长孙无忌不和,因此受到舆论的非议。 病重去世 贞观二年(628年),杜淹患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并赏赐绢帛三百匹。 同年十月,杜淹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杜淹杜如晦 杜淹子孙 儿子:杜敬同,官至鸿胪少卿,袭爵。 女儿:杜氏,嫁吉阳令郑世基。 杜淹与杜如晦均出身京兆杜陵,且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二人应该是同族。 杜淹的故事 袁天罡为杜淹看相 袁天罡精于卜算,他一到洛阳就有一大批名人志士找他算卦,就连杜淹、王珪等人都去求见他。袁天罡对杜淹说:“你的鼻子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以后必定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果然,没多久杜淹就升为侍御史,之后一路升迁。 唐太宗与杜淹问政 杜淹在举荐郅怀道时,对唐太宗说:“怀道在隋朝担任吏部主事时便有清慎之名。当时炀帝下江都,百官都随声附和,唯独怀道反对。” 太宗问:“那当时你的意见呢?” 杜淹:“我同意” 太宗:“你既然认为郅怀道的意见正确,为什么反而不劝谏?” 杜淹:“我官职卑微,而且就算进谏皇帝也不会采纳,白白送死于事无补。” 太宗又问:“你在隋朝时,因为人微言轻不进谏。那后来在王世充处为什么仍不劝谏?” 杜淹答道:“我劝谏过,他不肯采纳。” 太宗说:“王世充如果修德从善,应当不会灭亡;他既然无道拒谏,你又怎能免祸?” 太宗再问道:“你如今是宰相,还能极力劝谏吗?” 杜淹回道:“臣一定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必极力劝谏。春秋时期,百里奚在虞国为官,虞国灭亡,后在秦国为官,却辅佐秦国称霸天下。臣一直以百里奚自比。” 人物评价 褚遂良:陛下任一杜淹,得七十馀人,天下称之。此则偏委忠良,不必众举之明效也。 刘昫:时淹兼二职,而无清洁之誉,又素与无忌不协,为时论所讥。 宋祁: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