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楚人的身体审美 1.细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它们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⑥。楚国处于水乡泽国的南方地区,以水为主的灵动之美影响着楚人的身体审美,尤其在统治阶层,纤柔灵动的理想身体超越了中原文化中端庄敦厚的审美。《墨子·兼爱》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⑦如前所述,古代社会中,统治阶层的审美时尚往往是社会中下层模仿的对象,楚灵王对男性纤细腰身的爱好引领了宫廷内外的节食风尚,以至于民不果腹。 先秦楚人理想的女性身体形象也与《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化迥然不同,描绘女性的场景从田间转移到宫廷楼阁或山泽森林中,从硕大无朋的劳动女性转为项颈秀美,腰肢纤细的舞女或神女。《楚辞·大招》中的“小腰秀颈,若鲜卑只”,“朱唇皓齿,婶以娉只”,“嫣目宜笑,娥眉曼只”;《招魂》中的美女“蛾眉曼碌”、“弱颜固植”、“娉容修态”等语句,均描绘出上层社会理想中的女性身体形象,即腰身纤细,身姿柔美灵动,反映了南方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楚楚动人的身影。 2.长 从美学法则来看,纤细的腰身能够拉伸身体的比例,形成修长的视觉效果。先秦楚人对“细”的爱好衍生出“长”的身体审美。如图1所示,曾侯乙墓大型编钟中下两层每层三个钟簴,都塑造成青铜武士擎着钟架的形象,称作“钟簴铜人”,就艺术修辞而言,其身材修长,腰身纤细,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银首铜俑(图2)相比较,后者显得粗壮臃肿,再与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出土的漆绘跽坐人(图3)相比,后者的腰身和身体比例不如楚人优美。 在身体的局部审美中,楚人以长鬣为美。《国语·楚语上》记载,楚灵王建造了华丽的章华台,邀请伍举登台,让俊美娴雅的少年辅佐宴会事务,长髯美须的士人导引朝见,希望得到后者的附和赞美,却被讽刺“使富都那竖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韦昭注:“长鬣,美鬚髯也。”无独有偶,《左传·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可见,先秦楚人喜欢以长须美髯的士人迎宾待客。于是,长须美髯成为楚人区别于别国的身体特征之一。《左传·昭公十七年》:“吴伐楚……(吴公子光)使长鬣者三人,潜伏於舟侧,曰:‘我呼余皇,则对。’”杜预注:“长鬣,多髭鬚。与吴人异形状,诈为楚人。”说明楚人留长须在国内已成时尚,其形象已为诸国公认。 图1 曾侯乙墓钟簴铜人 图2 银首铜俑灯 图3 漆绘跽坐人 3.丽 楚人用“丽”来形容男女之容貌姿态。《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徒子大夫评价宋玉:“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丽”,其本意为两鹿结伴而行。后引申为“美好,漂亮”,“华美”⑧。《辞海》解释:“娴”,文雅。“丽”,光彩焕发,美丽。《楚辞·招魂》:“丽而不奇。”王逸注:“丽,美好也;不奇,奇也。”⑨“娴丽”一词既概括了宋玉温文尔雅的体态和谈吐,又形容其身体容貌。宋玉的辩解则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女性形象:“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宋玉用“施朱”、“翠羽”、“含贝”的形容让人们产生具体的联想,“腰如束素”呼应了时人“尚细”的身体审美趣味,身高之增减暗示其恰到好处的修长体态,如此“美好”的女子却暗恋宋玉三年,可见宋玉是何等“娴丽”。 由此可见,楚先民虽然先后依附于夏、商、周,但在春秋早期大启群蛮,略取汉东,以“敝甲”“观中国之政”,同时也在追效华夏文明的基础上进而融冶南北文化。楚文化便茁壮而勃兴⑩。实际上,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吸收、疏离、再吸收”的“若即若离”来形容,先秦楚人在身体审美上既受中原地区礼乐文化影响,如宋玉的“娴”呼应了“文质彬彬”,但又迥异于“硕”“敖”之风,追求“细”、“长”、“丽”,如舞女的细腰,神女的华丽之美,而楚人的服饰时尚则将这种若即若离的审美意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