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记录周代礼制的珍贵礼器:青铜“三颂”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收藏快报 许满贵 参加讨论

    ■河南邓州 许满贵
    “颂”,是以颂扬为内容的文章或诗歌,表达作者的祝愿。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诗歌305首,其中“三颂”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合称《诗经》“三颂”)。“三颂”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其内容多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如《周颂》便是颂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功业的歌舞曲。其中的《昊天有成命》是强调天命、歌颂周成王的诗歌。而西周晚期周王室的一位姓龚名“颂”的史官,铸造了一组珍贵礼器,以内容相同的铭文,记录西周晚期册命制度最完善的文体,颂扬天子之美意,荣耀先世父母龚叔、龚姒,表达未尽之孝思,祈求家国康乐大福和周宣王万年长命的颂辞。考古专家以器定名:“颂鼎”“颂簋”“颂壶”为西周“三颂”铜器。
    信史如此之巧合,可谓“礼议传承,文体不同。龚姓始祖,器铭相同。贯通信史,契合昭融。”
    传世的“颂鼎”共3器: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1件。存世数量最多的“颂簋”,器、盖俱全的有6组,曾分别被刘喜海、刘鹗、吴士芬、端方等人收藏,此外,尚见两个单独的簋盖。其中山东博物馆藏的“颂簋”为刘喜海的旧藏;刘鹗、吴士芬旧藏的“颂簋”,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端方的现藏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陈列馆;陈介祺还藏有1件颂簋的盖,后归上海博物馆;日本兵库县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也藏有1盖。“颂壶”有2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件,失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件。“三颂”青铜器早年出土于陕西地区,其出土时间当不晚于嘉庆年间(1796—1820),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年、纪月、纪日,编序号为56的全名器。“三颂”铸器精美,均为一级国宝,是记录周代礼制的珍贵礼器。
    今从各大馆藏“三颂”铸器中,分别选取一件介绍如下。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颂鼎”(图1),通高25、腹深13、口径25.7厘米,重4.935千克。体呈半球形,深腹,直口圜底,二立耳,窄折沿,三蹄足,口下饰二道弦纹。全器光亮素雅,大气庄严,器壁铸铭文(图2)22行,每行最多11字、最少7字,共计152字。全文如下:
    隹(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宫。旦,王各大(格太)室,即立(位)。宰引右(佑)颂入门,立中廷。尹氏受(授)王令(命)书,王乎(呼)史虢生册令(命)颂。王曰:颂,令女(命汝)官(司)成周贮二十家,监(司)新(造),贮用宫御。易女(赐汝)玄衣黹屯(纯)、赤巿(韍)、朱黄(衡)、(銮)旂、攸(鋚)勒,用事。颂(拜稽)首。受令(命)册,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纳觐璋)。颂(敢)对(扬)天子不(丕)显鲁休,用乍(作朕)皇考龏吊(龚叔)、皇母龏始(龚姒)宝(尊)鼎。用追孝,(祈)匃康、屯右(纯佑)、彔(通禄)、永令(命)。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霝冬(灵终),子子孙孙宝用。
    铭文大意:在周宣王(前827—前782)三年(前825),五月下半月的甲戌(二十七)日,周宣王在周地康王庙里的昭王庙。天刚亮,王到了昭庙大厅里,坐定位置。宰引作为佑者带领颂进入昭庙大门,站立于庭院中。尹氏将拟就的任命书交到王的手中,王命史官虢生宣读任命书。王的任命书说:“颂,命你管理有20家胥隶的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赏赐你黑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车马用具的銮铃、旗子和马笼头。执行任务。”颂拜,叩头,接受册命书,佩带以出,又返回庙中,贡纳觐见用璋。颂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厚重的美意,因而做了祭奠其死去的伟大父亲龚叔、母亲龚姒的宝鼎。用来追念孝意,祈求得到健康、厚大的佑助、仕宦之途通顺、长命。颂万年老寿,长作天子之臣而得善终。子孙后代宝用此鼎。
    “三颂”铭文对西周的册命典礼记载详备,可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传文献所叙、《礼记·祭义》所言记载互相印证,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重要的文字资料、了解西周礼仪制度的重要物证。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颂簋”(图3),通高30.1、口径24.2、宽45厘米,重13.2千克。(盖通高13.2厘米,腹深6.6厘米,口径10.4寸),敛口,鼓腹,圈足下另有三小足;口上有高隆盖,盖与器母子合口,盖顶有圈状捉手;腹部两侧有兽首半环耳并垂珥。颂簋的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兽目交连纹(或称窃曲纹),中间像眼,两侧各连接一回勾状曲线。腹部和盖面,装饰着数道平行的凹槽状纹饰,称横条沟纹,因像老式房子上的瓦沟,所以也称瓦棱纹、瓦纹,这种纹饰,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非常盛行。颂簋盖顶的捉手内饰团龙纹,圈足饰垂鳞纹。盖、器均铸有铭文(图4),铭文相同,为对铭,各15行,每行10字,共计150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颂壶”(图5),高51.7厘米。形制硕大庄重、纹饰瑰丽,重心在器腹下部,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壶颈部为波状纹(环带纹),其结构似为腹部蛟龙纹的抽象表现形式。上下曲线波谷与波峰相反相成,造成统一中的变化。盖与圈足分别饰仰复莲瓣纹(垂鳞纹),起棱,上下呼应。盖沿饰窃曲纹。壶腹部四面主体纹饰为浮雕蛟龙纹。一首双身,突起于器表,其断面呈半圆形,辅以阴线刻纹。在蛟龙躯体上和纹饰空白部位,穿插以C形纹、夔纹。蛟尾在器腹转折处成龙首而与侧面蛟龙纹躯体相衔接。正、侧面纹饰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整个壶体花纹一反主轴中线、两两对称的铺排,而用连续环接的纹饰,纹饰线条流畅活泼,表现了青铜器艺术发展到西周后期审美倾向的新变化。颂壶口沿内环壁及盖口外壁四周铸铭151字,两处铭文(图6)的内容相同。这件颂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颂壶相比,虽壶盖已佚,但形制几乎一模一样,大小相近,纹饰相类,作器者相同,可以肯定就是当初成双成对的存世之物。
    “三颂”金文工整秀丽、典雅规范,书体遒劲、雄肆奇美。无论上下左右,成列成行,布局整齐,书体规范,大小均匀,笔画粗细一致,起笔停笔不露锋芒,笔画转折处作圆弧形,都是西周后期的风格,它和商代晚期到西周前期那种字的大小常不相同、起笔收笔多尖锐出锋、笔画转折处多作方折的所谓波磔体的青铜器铭文有了明显的区别。“三颂”铜器铭文既是西周晚期金文最成熟的形态,又是书法艺术的杰作,为西周王室所使用的标准书体,被后世称为临习金文的最理想的范本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