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談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人面盉》一文中,我們認為“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人面盉蓋子上這種人面造型或者紋飾並不是孤立的,而且這種人面的形象可能是固定的,這種人面的含義我們認為可能是商朝人們心目中所信仰崇拜主宰一切的最高神“上帝”的形象。在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權利很大,而且權利不受制約,商王經常占卜問上帝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當然這也只是我們的一種推測,是否如此還有待新材料的進一步出現和繼續的研究。[1]”文章發表後,在與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周亞先生交流時,他提示我“請注意這件盉的器身後面有一條蟠卷而下的龍體,和婦好觥蓋作圓雕虎頭形,器身作平面虎軀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這個人面上有角,簡單稱之為人面是否妥當。”周先生的提示非常重要,人面盉蓋人臉的後腦勺有一條蟠卷而下的龍體(或蛇體),與蓋子的人面聯為一體,盉的頸部兩側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龍爪,所以人面盉的整體造型應該是“人面龍身”。 人面龍身這種形象,孫華先生認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常見的神祗[2],在《山海經》中有很多這樣的記載如: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山海經·大荒北經》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䏿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山海經·海外北經》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經·海外西經》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山海經‧海內東經》 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長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山海經海內經》[3] 除了山神,雷神,女媧,伏羲等為人面蛇身外,《山海經》中還有共工,貳負,相柳等。人面盉到底是指的那個具體神,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它一定和《山海經》記載的這些人面蛇身的神有關係。 與人面盉造型非常類似的一件器物是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作寶彝簋,商晚器,簋高21.3釐米,腹深13釐米,口徑14.9釐米,底徑17釐米。銘文一行三字作寶彝。器作圓形,下有高圈足,旁有耳,耳上端作獸首形,並有雲紋裝飾,蓋上飾兩獸面紋,作相對相,獸面之耳,角翹起頗高,器上以寬條菱形紋,組成三角形裝飾面,菱形紋內填細線雲雷紋,長三角形裝飾面之間,各飾兩三角形夔紋,夔紋以耳上端之獸首為中心,作對稱安置,圈足飾長條變形動物紋一周,動物紋中間嵌一目紋。以細線雲雷紋填地。 作寶彝簋 人面盉 人面盉的時代屬於殷墟晚期,與殷墟甲骨文的時代同時,用《山海經》與殷墟甲骨文來比較進行研究,前輩學者作出來了巨大的貢獻,如胡厚宣先生在回顧其治學生涯時說,他“受王靜安二重證據法之啟發教育,用甲骨文結合商史與商代遺跡,來解決甲骨學殷商史上的重要問題。其中撰於抗戰時期的《四方風名考證》一文 ,舉出《山海經》、《堯典》及其他古書中有一整套的古史資料,與殷武丁時代的甲骨文字完全相合 ,這在當時頗引起一般學術界的注意。因為當時據‘疑古學派’看來《山海經》是偽書,有人說作于東漢時,《尚書·堯典》亦後人所作 ,顧頡剛先生甚至認為作于漢武帝時。換言之,一些疑古史家認為後出甚至可能是偽造的史籍,經此文使用地下材料印證並非荒誕不經之作 ,而確實保留有不少早期史料,因此頗引起時人注意[4]。影響胡先生的王國維本人在其“二重證據法”的示範中已先使用了《山海經》來考證殷王世系。王氏本主張“傳說之中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 故他認為 :“雖謬悠緣飾之書如《山海經》、《楚辭·天問》,成於後世之書如《晏子春秋》、《墨子》、《呂氏春秋》,晚出之書如《竹書紀年》,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份之確實性 ;然則經典所記上古之事 ,今日雖有未得二重證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殺也”[5]。 綜上,我們認為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人面盉與《山海經》記載的很多人面蛇(或龍)身的神祗有聯繫,與上面胡厚宣先生和王國維先生用甲骨文來和《山海經》相互印證具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山海經》可以和殷墟時期的甲骨文青銅器相互印證,說明了這本書確實有著古老的來源,希望引起大家對於這本書的重視,用出土文獻來研究《山海經》[6]。 [1] 付强:《談談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人面盉》,武漢大學簡帛網,2018年5月14日。 [2] 孙华:《人面盖圈足铜盉》,《文物天地》,1998年第3期。 [3] [晉]郭璞 注[清]郝懿行 箋注 沈海波校點:《山海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 胡厚宣:《我和甲骨文》,《學林春秋》,中華書局 1998 年版 ,第 274-275 頁。 [5] 王國維 :《古文新證》,收入《古史新證》,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4 年影印本,第 52-53頁。 [6] 近年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先生一直在致力於用出土文獻來研究《山海經》。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5月15日19: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