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抵得一篇《尚书》”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件宝物是一件在地下沉睡了2700多年的西周青铜器。它与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并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自从这件宝物出土的那一刻起,一段近百年的传奇故事就拉开了序幕,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的一件重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鼎通高53.8厘米、口径达47.9厘米,重34.7千克。在其口沿上,竖着两只大耳朵,腹部又圆又深,下有三只兽蹄形的大足,有力地支撑着沉重的鼎身。整体来说,造型浑厚而凝重,其纹饰简洁而古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西周初期极端神秘的风格迥然不同。 在我国,有两件青铜器堪称青铜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是铭文最多的毛公鼎。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铭文中说,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周王册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绝不能重蹈先臣违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毛公感谢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所赏赐之酒食、舆服、奴隶、兵器、玉饰等丰厚的赏赐而铸鼎记事,子子孙孙永远铭记。 毛公鼎铭文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翔实,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同时也是我国“造字时代”最经典的作品,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毛公鼎是价值无双的瑰宝重器。自出土以来,毛公鼎铭文就为学界所重视,不断有人对其进行考释研究,《捃古录金文》《奇觚室古金文存》《客斋集古录》《周金文存》《三代古金文存》《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均是研究毛公鼎铭文的著作。 在艺术上,毛公鼎铭文也极具美学价值,笔法端严,线条饱满,表现了西周铭文高贵典雅、浑厚、圆润、隽秀的风格;布局也比较规整,是金文书法的典范。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意思是,学习书法不学习毛公鼎铭文,就像读书不读《尚书》,可见毛公鼎铭文的书法价值。可以说,在我国书法史上,毛公鼎铭文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是学书法者必读之帖。 毛公鼎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在内容上是一篇重要史料,在艺术上也极具美学价值。铭文笔法端严,线条饱满,结构庄重严谨,出土以来,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纷纷描摹,得其铭文拓片者无不如获至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