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胡泳: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迥异(之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5-24 爱思想 胡泳 参加讨论

    谈到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这两次维新有著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的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先后发生在 19 世纪下半叶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两个东亚前现代国家。它们的目标类似,措施雷同,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改革,目的是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国家。而且,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然而,两者的成效、结局和命运却非常不同。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一系列改革,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它不仅维护了民族独立,而且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强国。而中国的戊戌维新却是昙花一现,迅速失败,光绪被幽禁,维新人士遭屠杀,改革新政全成泡影。中国不但没有阻挡住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而且在半殖民地深渊里越陷越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走入了迥异的发展路径?
    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维新运动成败的关键在于维新势力能否掌握政权。只有在推翻或彻底改组专制旧政权、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新政权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则一切都要落空。日本明治维新实现了这一变革。它是以暴力夺取政权作为维新的前提。日本维新者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在夺取藩政实权、推行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他们同腐败的门阀保守势力反复较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倒幕的武装力量和基地。他们打出“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集中力量打击幕府,符合日本民众渴望建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社会心理要求,以结束当时国内由 260 多个藩的割据造成的分裂局面;顺应日益高涨起来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以结束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适应千百年来形成的奉王政为正宗的传统道德舆论,具有极大号召力。1868 年初,维新势力以天皇名义宣告“王政复古”,废除幕府,幕府旧势力当然不肯自动交出政权,由此日本历经了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最后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更替,通过暴力斗争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明治维新”的先决条件是“倒幕运动”的成功。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维新派却始终没有真正取得政权。当时,虽然名义上是光绪皇帝亲政,在百日维新期间,也发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新政诏令。但是,旧政权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重大问题的裁决,高级官员的任免,都要由她决定。中枢机关军机处与总理衙门的实权也还在守旧势力的控制下。至于中央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地方拥有军政实权的总督、巡抚等大员,也绝大多数是反对维新的守旧派。京城周围的军队北洋三军,则掌握在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荣禄手中。维新派成员地位最高不过是四品衔军机章京谭嗣同,能够见到皇帝,起草谕旨而已。而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仍然是个地位很低的工部主事,仅仅见过一次皇帝,在顽固派阻挠下,只封了一个总理衙门章京这样的小官。维新派另一位代表人物梁启超只是个举人,连个官职也没有。就是维新派所依仗的光绪皇帝,本身也并无实权。他下了那么多新政诏书上谕,在各级守旧官员抵制下,基本上未得到贯彻执行。由于没有经过类似日本的“倒幕运动”,中国的保守势力仍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
    中国的维新派为什么不能像日本的维新派那样建立新政权,实现变法?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形势上看,在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国内变革时机已经成熟。当时日本农民、市民暴动此起彼伏,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围绕批准日美亲善条约与选择将军继承人的争论,多年不干预政治的天皇也有了政治发言权,逐渐形成了朝廷与幕府两大政治中心。强藩、下级武士普遍对幕府不满,离心倾向越来越大。1859 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制造了“安政大狱”,迫害维新志士,次年即被反幕派武士刺死,说明双方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接著,1864、1865 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著幕府与强藩的矛盾已公开化。幕府统治处于内外交困的严重危机之中,维新派及时抓住时机,发起尊王倒幕,抬出天皇,宣布大政复古,并用武力讨伐幕府,取得戊辰战争的胜利,终于推翻了幕府封建旧政权,建立起维新派执政的明治新政权。
    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 1864 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捻军和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也相继被镇压。此后,下层群众的斗争主要是矛头对外的反洋教斗争。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洲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势力让步,依靠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湘淮系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政权暂时得到巩固与稳定。统治阶级内部虽然还有洋务派、顽固派、清流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离心力不大,旧政权尚未产生严重的统治危机,推翻旧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