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昔雞簋銘文寫出來“王 ![]() ![]() ![]() ![]() ![]() ![]() 吳雪飛先生根據疑尊、疑卣銘文“公姒呼疑逆中氏于侃”,認為此字相當於“逆”,有“迎接”的意思, ![]() 沈培先生同意吳雪飛先生對於“ ![]() ![]() ![]() ![]() ![]() ![]() ![]() 我們認為,“ ![]() ![]() ![]() 周公廟2-2卜辭 董珊先生做了初步的研究,認為這條卜辭的大意是“[它]來視馬,鎮撫馬師,周王不叫人去迎接“它”(“視馬”者),[據卜兆作出吉凶判斷為],最終使(事件)無災禍。”[10]我們認為2-2卜辭“勿乎(呼)人于(此处省略了某地)逆它”與疑尊、疑卣銘文“公姒呼疑逆中氏于侃”、昔雞簋銘文“王 ![]() ![]() ![]() [1] 張天恩主編:《陝西金文集成》,三秦出版社,2016年,第46-61頁。 [2] 章寧:《近出昔雞簋銘文考釋》,《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 [3] 劉桓:《釋甲骨文“ ![]() [4] 黃益飛:《略論昔雞簋銘文》,《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年第3期。 [5] 吳鎮烽:《昔雞簋銘文補釋》,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32,武漢大學簡帛網,2017年7月3日。 [6] 付强:《昔雞簋銘文新釋》,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23,武汉大学简帛网,2017年6月18日。 [7] 趙平安:《達字兩系說—兼釋甲骨文所謂“途”和齊金文中所謂“造”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77-96頁。 [8] 吳雪飛:《昔雞簋銘文中的“從辵從害”之字》,武汉大学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27#_ednref4,2017年6月20日 [9] 沈培:《釋甲金文中的“迓”兼論上古音魚月通轉的證據問題》,《“上古音與古文字研究的整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2017年7月15日-17日,第1-22頁。 [10] 董珊:《試論周公廟龜甲卜辭及其相關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779,2009年5月4日。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5月31日21:3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