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續研習《地灣漢簡》,偶有一得,輒與同人往復討論,頗受教益,誠為樂事。如下數條札記,係個人陋見,今藉助簡帛網刊布,以求教於方家。 宋 □ □ 86EDT7:35A 此簡僅存左部。簡首兩處殘字筆劃清晰,書寫較為規整,第一字作下形: 此字,整理者未釋,當出於謹慎。上形放大後可見中間豎筆其實並沒有向上貫通,從整體輪廓來看,當可釋作“宋”。可參以下字形: EPF22:553EPT44:41《簡牘帛書字典》P224同前 第二字作下形: 整理者亦未釋。今看字形,中間一筆上下貫通,若看作上“土”下“力”之連筆,或可釋作“敖”。可參看下形: EPT51:224A EPT52:486 81.8A 尹灣漢簡 YM6D7A 漢人以“敖”為名者甚多,《漢書》所見有趙王張敖、合騎侯公孫敖等,居延新簡EPT51:224A有謝敖,是其證。 □□□□□□□□□□□願□近衣強酒食寬小人□□□□收成 幸=甚=收成叩頭因道降前會收成□□除爲萬世隧長□□□□□□ 86EDT8:3 此簡為一封書信之殘,書於木牘之上。原牘縱向裂為(至少)三塊,此為中間一塊。字僅存兩行,皆殘,無一字完整。依據這些殘筆,整理者對簡文內容進行了準確的復原,堪為殘字釋讀的典範。 前,字僅存其半,作下形: 原釋作“對”,或是受到其下“會”字的影響(“對會”一詞在西北漢簡中常見)。今看殘筆,似與從“寸”之“對”不類,應是從“刂”之“前”,可參下形: EPF22:30 EPT59:426A EPT59:476 □矢四 86EDT8:62 此簡左殘,字僅存其半,墨迹多有脫落,整理者未釋。其中簡尾二字作下形: 今看殘筆,似是“矢四”。可參看如下字形: 矢: EPT51:150A EPT51:488 EPT59:11 EPT51:677 四: EPS4.T2:1 EPS.T2:4 EPF22:308 EPF22:97 □長孫 86EDT15:2 此簡書寫較為草率,起首一字作下形: 原釋作“孟”,細看字形,似作上“吉”下“羊”之形,上下皆出頭,與“孟”字不類,或是“辜”,暫缺釋。 □□九十三 86EDT8:63 此簡右殘,字僅存其半,整理者據殘筆釋作“二百九十三”。其中第二字作下形: 細察以上殘筆,當非“百”字。若此字非“百”,則其上“二”字也可疑。故此二字宜缺釋。 書到逐召吸□ 86EDT9:8 此簡上下皆殘,書寫規整。“召”下一字墨跡稍有脫落,整理者未釋。字作下形: 細看上形,左部從“口”而筆劃傾斜,豎劃訛作撇劃。此形在西北漢簡中常見,可參看如下“叩”字: EPF22:351 EPT40:7 EPT52:317 EPF22:32 右上部兩處撇劃末端墨跡脫落(放大後可見),易被看做兩橫,實為“⺈”形;右下部作“又”形。西北漢簡中“及”字作此形者較為常見。可參看如下字形: 及: EPT53:66B EPT52:467 EPS4T2:151 級:EPS4T2:70A 汲: ESC:29 倘若以上判斷不誤,則此字可釋為“吸”。肩水金關漢簡中有如下一簡: 觻得言男子樂宣責許明更茭 錢逐召明未得未能會□日 EPS4T2:111 從上例來看,此處“書到逐召”下或是人名。“吸”作人名,《史記·高祖本紀》有定侯王吸,《田儋列傳》有齐將軍田吸。 馬爰書 86EDT15:4 此簡上殘,書寫較為規整,起首一字作下形: 原釋作“傳”,今改釋為“馬”字。按,西北漢簡所見“傳”字草書極簡,代表性字形如下: EPT5:257 EPT20:19B EPT48:56 EPT59:417 “馬”字有如下字形: EPT3:10 EPT52:192A EPT52:623 EPF22197 兩相對照,此字更像是“馬”。 □忽□□□□□□家□光□ 復須納言願□自振給當如它 86EDT22:8B+T16:7B 此簡原有兩號,姚磊先生將其綴合為一枚,甚確。 家,字存左邊大部,字形如下(圖中左下部為左行“當”字筆劃,請忽略): 此形,原釋作“遂”。今按,此字雖殘,但筆劃甚為清晰,明顯缺少“辶”旁,疑非“遂”字。今改釋作“家”,似較勝。西北漢簡中“家”字上部“宀”與下部“宀”連寫,省去一橫的情況較有之,可參看如下諸形: EPT50:22 EPT50:51 《簡牘帛書字典》P235《簡牘帛書字典》P236 □罪滅亡之禍侈□……所容絫足無所立叱□ □□威尤著也功效赫……□邊竟永安天下 86EDT5H:243+226 此簡原分作86EDT5H:243及86EDT5H: 226兩號,實可遙綴。簡文書寫較為規整,部分字略帶草意。其中“罪”字作下形: 整理者未釋,今從筆劃輪廓來看,似是“罪”字。可參看如下字形: EPT65:39 EPT65:197 EPT59:14 絫,原釋徑作“累”,遵循了西北漢簡“寬釋”的傳統,從字義來講應無問題。但從字形方面細究,竊以為釋“絫”更勝。今截取字形如下: 上字從“厽”從“糸”,《說文·糸部》:“絫,增也。从厽从糸。絫,十黍之重也。”正是此字。可參看: 《說文》 馬王堆帛書 馬王堆帛書 檢索陳建貢《簡牘帛書字典》、白海燕《居延新簡文字編》、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等工具書,西北漢簡中“累”字皆作上“田”下“糸”之形,如: 《說文》 ETP65:39 ETP27:27 EPT43:73 可比看。 《說文》中“累”“絫”為二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絫”字條云: “增者、益也。凡增益謂之積絫。絫之隷變作累。累行而絫廢。”於今觀之,“累”字似非“絫”隸變而來,在隸書早期,此二字是並行不偏的。撰寫年代比《說文》稍早的《漢書》中也是“累”“絫”並用,但其中“絫”字在不作為“十黍之重”的計量單位的情況下,多與“累”相通。如《郊祀志下》:“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絫,震动海内。”《劉向傳》:“吾幸得同姓末属,絫世蒙汉厚恩。”《漢書·娄敬傳》:“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絫善十余世。”唐人顏師古在註解以上內容時都說:“絫,古累字。”近似。而段玉裁所說“累行而絫廢”的時間,應晚於班固、許慎之世。 附記:簡86EDT15:4“馬”之“釋”,為李迎春先生的意見,暫寄於此。 參考文獻: 1.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地灣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版。 2.陳建貢、徐敏編:《簡牘帛書字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版。 3.白海燕:《“居延新簡”文字編》,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馮勝君教授。 4.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指導教師:林沄教授。 5.姚磊:《〈地灣漢簡〉綴合(二)》,簡帛網2018年5月1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103。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5月31日17:0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