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马星宇]校园“惊魂”:校园恐怖传说探析——以山东大学校园传说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18-06-09 中国民俗学网 马星宇 参加讨论

    二、口头与网络:校园恐怖传说的传播路径
    作为在校园中广泛流传的一种传说形式,校园恐怖传说在校园中被学生不断地转述与传播,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那这些传说是如何在校园中进行广泛传播的?又是谁“创造”出这些传说的呢?
    从接受程度来看,被调查者中有七成听过在山东大学流传的各种校园恐怖传说,有一半的同学能够讲出一两个这样的传说,还有八成的同学愿意将这些恐怖传说分享给他人很显然,这些既听过又能够讲出传说的同学,以及乐于分享讲述的同学都在无形中成为了这些传说的潜在传播者。因此,这些校园恐怖传说就拥有了广泛的受众,并且在不断地讲述与分享中为大多数同学所熟知。校园恐怖传说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被校园中的学生乐此不彼地传播着,是因为那些神秘、诡异、传奇的事情符合大学生猎奇的心理,因此这些传说就被不断地传播着。同时,情节的戏剧化和传奇性也利于校园恐怖传说的传播,正如施爱东在谈及谣言时所说的那样:“除非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人们天生对于那些枯燥无趣的统计信息和抽象复杂的逻辑推理具有敬而远之的排斥情绪,人们更乐于讲述和倾听那些戏剧性的故事。故事总是比数字和推论更生动、更有趣、更富人情味,也更利于公众的复述和传播。”
    校园恐怖传说流传如此广泛,拥有大量的传播群体,那么这些传说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在庞大的学生群体中传播的呢?据笔者的问卷调查,超过七成的同学是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得知这些传说的,而另外接近三成的同学则是通过网络得知的。也就是说,口头讲述是山大校园恐怖传说流传的最主要途径,而这也正切合了传说口头性的特点。正如在谈到山大软件园二区的恐怖传说时,一位同学讲到的那样:“那个就是口耳相传吧,在软件园的很多同学都知道。”事实上,关于这一则传说,笔者也确实未在网络或其他媒介上找到有关传说的完整文本。可见口头讲述确实是校园恐怖传说传播主要途径。
    在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中,如同学聚会、朋友饭局、闲谈聊天等,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人们往往会讲述一些新奇的、恐怖的传说来作为谈资。在校园中也同样如此,校园恐怖传说的讲述就主要发生在同学之间、各种场合的闲谈中,如宿舍夜谈、课余闲聊等,所谓“宿舍夜谈的时候就会讲这些恐怖的故事”。另外,各种集体活动及聚会等也是非常适合恐怖传说讲述的场合。虽然通常同学之间聊天的话题比较宽泛,但关于自己学校的奇闻轶事却往往是必不可少话题,因为这些带着恐怖、神秘性质的传说故事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来得更为有趣,也更生动,是大家都非常乐意讨论的。大家聚集在一起闲谈聊天时,当一个人讲述了一个或若干个校园恐怖传说,就如同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立刻激起波澜,所有人都会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并且不断有人更正或者讲述新的传说,校园恐怖传说也就在这样的闲谈之中被传播。尤其是当来到某座“有故事”的教学楼或其他建筑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谈起与之有关的恐怖传说。特别是新生初来时,在参观校园经过这些建筑时,高年级的同学就会讲起关于这些建筑的恐怖传说。可见,不仅同学之间在交流传播着这些传说,还通过一种从高年级向低年级“传承”的方式流传着。一位同学谈到她是在入学时听到的这些恐怖故事的,“当时在学校里走啊,我当时不认识学校的路,师兄师姐就指给我看说这是什么建筑,顺便讲了一下关于这些建筑的恐怖传说”。
    校园传说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口头讲述成为其流传的重要途径。“在某些情况下,传说与谣言、奇闻轶事有着某种渊源关系,一些谣言或轶事可能是传说的前身,最终会发展成为传说,如果它们具备了传说的特点的话”。因此在各种原因的综合发酵下,这些“母题”被大家加工并增添了许多细节而成为了情节完整的恐怖传说,并被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群体在各种场合所广泛地讲述、改编与传播,从而获得了无限地生命力。
    除口头外,网络逐渐成为校园恐怖传说传播的新途径。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恐怖传说的主要平台是人人网、“百度贴吧-山东大学吧”。如在山东大学所流传的五个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恐怖传说,按熟悉程度排序分别为:“中心校区的聚魂八角楼”“中心校区电教北楼的故事”“中心校区知新楼的大钟”“成仿吾雕像”以及“软件园二区的灵异传说”,排名前三的传说就都来自人人网日志与山大贴吧一篇名为《山大诡事》的网络日志。尤其是贴吧,作为一个学校的网络社区,是学生在网络上对自己身为山大学生这样一个身份的最好标记,因此这里常常成为学生们分享校园奇闻逸事的地方。在贴吧中,一旦有人发了一个类似山大恐怖传说主题的帖子,就会立刻激起大家的热切讨论,有人质疑,有人附和并讲述新的传说,也有人辟谣。虽然大家反应不一,但无论在哪一种场合下,关于校园恐怖传说的讲述一定会激起大家谈论的兴趣。
    另外,微信、微博以及豆瓣等其他网络社区,也是同学们了解恐怖传说的重要网络平台。尤其是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手段,当下正越来越成为传播校园恐怖传说的重要方式。当笔者与一位在山大就读的同学聊天并希望她给我讲讲山大的恐怖传说时,她只是含糊地讲了几句,最后说道:“我也是在微信上看的,我回去找找,再微信发给你。”笔者在刚刚进入山东大学学习之初,也是通过一位同学在微信上分享的一篇名为《山大诡事》的日志才了解到山大校园恐怖传说的。
    下面我们就以《山大诡事》为具体案例,按校园恐怖传说是如何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山大诡事》首见于一位注册名为曹百顺的山东大学在校生的人人网日志,最初发表于2011年12月16日,后又经过了数次更新。其由一系列校园恐怖传说所组成,包括《阴兵过境之南门》《打生桩的电教北楼》《知新楼的钟声》《聚魂的八角楼》四个部分。“在任何一个网络社区里,一篇帖子的阅读量和转发量都积累并体现了它的价值。”《山大诡事》一经发表与更新,就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浏览量、转载量及相关评论不断攀升(见表1)。
    
    表1《山大诡事》的更新及传播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发现,这篇日志的首次更新就获得了相当大的访问量和分享、评论数,这在普通的人人网用户中是十分少见的。第二次更新之后,这篇日志的分享数、浏览数以及评论数更是翻了一倍;第三次更新、也即最后一次更新后,浏览量等也仍居高不下。由于这则日志是关于山东大学校园的恐怖故事,因此在山东大学的学生中更能引起共鸣,因此分享和转发也以山东大学学生为主。于是,这一系列恐怖传说就以人人网为中心被转发和分享到了各种社交网络中,如豆瓣、百度贴吧、微信朋友圈等。2012年6月12日,《山大诡事》第一次更新的内容,首先被一位名为“几万里冰霜”的网友转载到了山东大学贴吧,转载的是第一次更新的内容。从贴吧的回复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已经在人人网上看过这篇日志了,但是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甚至还有人在回复中贴出自己所知道的山大恐怖传说,讨论气氛热烈。2012年12月24日,该篇日志又被一位名为“豆斗豆不豆”的豆瓣用户转载到了豆瓣小组“灵异豆瓣”中,2013年又被名为“baby恶天使之翼”的网友作为《山大灵异事件》中的一部分转载到了“一个道士吧”中。2015年,在知乎一个“山东大学,那些你不知道的事?”的提问中,又被一位名为“Maples7”的知乎用户在回答问题时所转引。
    《山大诡事》不仅被网友原文转发到各种社交网络上,甚至还出现“抄袭”《山大诡事》的帖子。这篇名为《学校鬼事》的帖子于2011年12月21日被网友“忆曲清歌”发表在“aion吧”中。《学校鬼事》除了开头稍做改动,将传说背景放在了理工大之外,其余内容都与《山大诡事》一模一样。
    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山大诡事》在山东大学学生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且持续时间很长。从日志发表的2011年12月16日(这里将三次更新看做一篇日志整体进行分析)就开始有人评论,一直到2015年1月评论仍然在更新。可见,这篇日志的发表时间较早,但是却在山东大学学生中产生了持续而深入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年新生入学时都有人在山东大学贴吧发表以山大的恐怖传说为主题的帖子,而《山大诡事》作为其中不得不提的“经典”传说,自然每次也都会被翻检出来,于是新生自然也就了解了这个传说并成为了潜在传播者。可见,如同老生带新生游览校园时讲述这些恐怖传说一样,贴吧亦同样对恐怖传说在新生中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都是在用“讲传说”这样一种方式将校园文化一届届传递下去。
    经由网络平台所创造出的传说,由于有具体可查的发表时间及创作者,这些传说一般可以追溯到其最初的创作者究竟为谁。《山大诡事》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今天各种社交网络日渐发达的今天,一个由网络写手所创作的传说故事,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校园传说的源头之一。诸如曹百顺这样自己创作校园传说的同学,可以说是网络中的话语领导者,也是校园传说的书写者,可以说他们是在“写传说”。当然这些被“写”出的传说,也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毫无凭藉的,《山大诡事》中所提到的南门、电教北楼、知新楼和八角楼就都是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者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建筑的特点创造出了这些传说。
    那么,创作者为何要“创造”这些传说呢?他们的动机与目的何在呢?笔者通过多种途径设法联系上了《山大诡事》的最初创作者曹百顺,在谈到最初创作这一系列传说的动因时,他说:“最开始的时候写的是电教楼,因为电教楼没课的时候是不开放的,我和舍友在外面等着上课的时候闲扯,我就骗他们说这楼有问题。我自己也没想到胡扯八道把他们忽悠住了,然后就写成了文发到网上……我自始至终都是当成小说来写的”。也就是说,最初创作时,只是出于一种娱乐的目的,是以一种文学创作的目的进行写作的,但却意外地引起了山东大学同学的巨大反响。因此尽管作者在日志最初发表时的评论回复中不断解释:“没有认真考察过,就是随便编的”,“除了我姓曹之外,基本上都是编的了……”,并且还提醒大家:“当小说看吧,千万不要当真。”但是因为评论数量太多,所以很多读者并没有看到作者的说明,因此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就认为这极有可能是真的,于是不少看过的同学,尤其是山大的同学会觉得十分真实与合理,如“张川玉”“感觉分析得好有道理”;“徐瑞娟”则“一直以为经管楼的电梯是坏了还是怕上课的学生多了给弄坏了所以才不开,原来是有原因的啊,罪过罪过,离开两年之后才知道。”还有许多看过日志的同学对这一系列传说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赵妍慧”说“啊啊这是真的吗?真的有道术吗?好恐怖但是好想知道!”,“李瑞雪”说“好恐怖啊,以后不敢去上课了”。在曹百顺看来,之所以会有相当数量的同学相信其中的内容,是因为他们都是山东大学的同学,“主要是山大的学生第一次觉得这些诡异的传说就出现在自己身边……如果不是山大的学生看了,只会觉得比较胡扯,没有那种微妙的感觉”。地方性是传说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它们总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中进行流传的,如果离开它生长的具体语境,其影响力也必然就会减弱。由于这则传说内容在趣味性、传奇性以及真实性上都较口头流传的文本更为翔实生动,因此很多看过的同学(以山东大学学生为主)对其中的内容总是深信不疑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就促使这篇日志作为“趣闻”而不断地在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媒体上被大量地分享转发。
    实际上,对同一校园里的学生群体而言,网络上传播的传说与口头传说的区别似乎并不大,且两者间经常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由于口头叙事的随意性,所以口头讲述的故事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简略的、模糊的文本,在同学之间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会丢失很多细节。如一位同学在给我讲述山东大学软件园二区的灵异传说时说道:“好像是有个同学在那里自杀了,所以那里的黑板上就经常有乱七八糟的字符,然后桌椅也很乱什么的。”很明显,这样的传说在口述中显然是缺乏一定情节且含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恐怖感。而文本在被书写和创造时会带有文学性和稳定性,所以网络流传的校园恐怖传说文本往往是一个细节丰富、完整的传说,因而大家口头流传的传说在被编辑成文字发布在网络上后,就具有了完整的情节和书写者本人所加入的各种细节。而当口头传说转化成网络文本之后,这些文本又会被人们阅读并继而以口述的方式讲述给他人。《山大诡事》就是在网络与口头传播交互作用中才获得持久生命力的。虽然已无法追溯究竟是谁最早对这则传说进行口头传播的,但可以推测在这篇日志最初发表时,就已在同学们口中传播了。因此网络文本与口头文本并不存在实质区别,二者不仅相互交错影响,也是相互转换的。这无形中扩大了《山大诡事》的传播,也加强了它的影响。
    由于口头讲述所独有的亲密性、接近性、情感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等特征,使得口头传播仍保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即使是在乐于运用网络媒体的大学生群体中,口头讲述也仍然是交流的主要方式,讲述的氛围,再加上讲述人的表情与动作等,使这些传说具有了鲜活感。当然,网络文本也并不总是僵硬的,因为网络媒介的特点是具有互动性,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因此在网络中我们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因此网络文本也可以是灵活多变的。如在网络上有关山东大学校园恐怖传说的讨论中,大家也十分积极,在网络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地“讲述”着自己听闻或看到的山大灵异传说,补充和丰富着山大的校园恐怖故事。笔者所收集的异文中,就有不少是来源于此。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当下网络、社交媒体不断侵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交流方式,由此使得越来越多的校园传说被文本化,并以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被传阅,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