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马星宇]校园“惊魂”:校园恐怖传说探析——以山东大学校园传说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8-06-09 中国民俗学网 马星宇 参加讨论

    三、迷信还是校园文化:校园恐怖传说的主体认知
    传说的意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人们在日常行为和文化等诸多活动创造出来的。从人们讲述和传播这些传说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人们对这些传说的认识、态度并且发现其存在的意义。
    据笔者调查问卷可知,有四成的同学对校园恐怖传说感兴趣并会主动要求别人讲或主动寻找这些传说,因为传说中讲述的那些充满恐怖感和传奇色彩的内容,可以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当然,也有六成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这些传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些传说不感兴趣,只是很少主动去了解。当有人开始讲述(或通过网络转发)这些传说时,作为听众(阅读者)的同学通常是十分感兴趣的,调查发现有近八成的同学愿意听(浏览)、有五成的同学是出于“为了猎奇”的目的才愿意听校园恐怖故事。恐怖传说中所营造的恐怖感以及在表现手法上制造出的悬念,使得校园恐怖传说亦表现出极大的传奇性魅力。在平凡无奇、看似普通的校园中竟然隐藏着神秘的阵法,这种传奇性无疑会激起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惊讶感———我们生活的校园里竟然会有这样的传说?而这样的惊讶感又会使他们的好奇心更盛,因而更愿意去听这些传说、去了解这些传说的内容。因此,同学们的乐于接受和愿意分享是校园恐怖传说得以广泛存在与传播的基础。
    首先是关于真与假的问题。对此,大家的反应不一。据调查问卷可知,有近六成的同学表示并不在乎这些传说究竟是真还是假,只是觉得有趣而已。另外,网络上的众多评论也显示出这一倾向,如“杨正_BC”评论:“作为坚信science的我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不过读起来还是挺带感的。”“李继勇”评论:“娱乐效果很强。”对他们来说,趣味性、娱乐性是他们关注校园恐怖传说的最主要动因,因此真假问题对他们来说也就并不重要了。而在这种娱乐至上心态的影响下,许多同学对于这些校园恐怖传说也多持一种调侃态度。如“张格Emma”评论:“应该编点知心楼的……把考研的都吓跑!!!”“李祥兵”评论:“(山大)中心校区,要加开新学院,灵异学院或者鬼文化研究中心。开个博士点,争取两年内成国际知名院校。”这样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态度,使得校园恐怖传说的恐怖感被剥离,也潜在地表明这些同学并不太相信这些传说的内容。
    其次,对究竟是信还是不信的问题,据调查问卷,有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不相信这些恐怖传说的内容。一位同学在访谈中说道:“我不相信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不符合唯物主义的,我觉得的就是在瞎扯,所以我就不相信,也不感兴趣”。网络评论中亦有同样的声音。如“李睿超”评论:“纯属扯淡啊,电教北楼那个厕所隐隐暗暗地,如果真有鬼啥的早就灯火通明了,越是有事才越要亮一些,我们双学位就在那个楼里上了一年了,人也很少啊,这个日志太扯了。”“杨嵎清”评论:“一切唯心造,正心,利他,莫要搞邪门歪道蛊惑人心。”之所以如此,当然与当代大学生一直接受的科学教育有关,因此对于“怪力乱神”等传奇性内容自然会持一种怀疑甚至是不相信的态度,认为都是无稽之谈。当然,也有小部分同学会相信这些传说的内容,如在笔者的调查与访谈对象中,就有三名同学表示说相信这些恐怖传说的内容。网络上一些针对《山大诡事》的评论,似乎也显示出他们对这些恐怖传说持一种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如“贾潇寒”评论:“我们全宿舍都决定以后不去综科上自习,不在718走南门,去哪儿都尽量不坐电梯,她们还特赦以后不让我一个人去电教占座了…真害怕了。”“徐瑞娟”评论:“一直以为经管楼的电梯是坏了或是怕上课的学生多了给弄坏了所以才不开,原来是有原因的啊,罪过罪过,离开两年之后才知道。”“王宇peter”评论:“电教北楼那个估计是真的,因为当时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相比于那些明确表示信或不信的同学而言,绝大多数的同学则持一种模糊态度,有近七成的同学认为这些传说中的内容“不全是真实的,但也有一定依据”。可见,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些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他们认为有一些肯定的编造的,而有一些却极可能是真实的。“我觉得关于理综楼的八卦阵的那个传说就很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山大诡事》就感觉很假了。”一位同学“李昊然”在看过《山大诡事》之后发表评论道:“有些事吧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其实写的说不定有点道理。”。也有同学“王艺纯”说:“话说我自己对这些东西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当传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细枝末节并与实际情况及大家的感觉相一致时,真实感也就越强,对其内容也就越难以判断,大家的态度也就越模糊。
    校园恐怖传说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在校园中发生的事,并且用大量的细节描绘增强了真实感,而这样的真实感会使人不自觉地感到害怕。虽然确实有很多人并不相信恐怖传说是实有其事,只是胡编乱造,但是否相信与是否会产生心理影响却是两码事。对于鬼故事,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与体现,即我们可能完全不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在某些特定时刻,比如暗夜独处或独自一人置身故事所涉及的地点时,内心深处总会隐隐泛起某种恐惧之感,甚至会头脑发麻、脊背发凉。由此,校园恐怖传说利用真实感所塑造出的恐怖气氛,使得很多同学在提到或置身发生灵异事件的标志性地点时,不自然地会产生恐惧感。调查中,有五成的同学表示听到这些故事后会“有一点不舒服”,还有近一成的同学说置身传说中提到的地点时“肯定会有”害怕的感觉。即使是一些并不相信这些恐怖传说的同学也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笔者在与一位同学交谈时她说道:“我不相信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不符合唯物主义的,我觉得的就是在瞎扯,所以我就不相信也不感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就是你提的其中一个问题,我听了这些传说之后,再去那些传说发生的地方心里会不舒服。”网络平台上针对《山大诡事》的评论也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如“张斌”评论:“某一天晚上下课后路过南门,真的感觉那个广场的灯很诡异,大家没觉得吗?”“王浩”评论:“也许日志是说着玩的,不过我确实有一次晚上七点夜入电教楼,我还说怎么没人,里边阴森森的,我刚走过楼道口,看门大爷十分肯定地说,这里没课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真的是很有趣的现象。对于这种心理,一位同学总结说:“理智上你是不相信的,但是情感上你还是会感到害怕。”而之所以会感到害怕,就是因为“身边的事情总觉得特别真实”。正是真实感增强了恐怖感,让听过传说的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带入感,从而产生了恐怖的感觉。正如曹百顺在谈到自己身边同学相信自己所写的内容时所说的说:“大家觉得这些诡异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超级好,所以就宁愿相信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同学在置身校园恐怖传说中提到的标志性地点会产生恐惧感。
    这些校园恐怖传说除了娱乐性之外究竟有何意义呢?在广大在校大学生看来,这些传说故事还是他们了解自己学校的一种重要途径。据调查问卷与笔者实地访谈,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校园恐怖故事传递了有关自己学校的信息,因此只要是“关于自己学校的传闻就都想知道”。如有一位同学在问卷中写道:“虽然可能查无实据,但这些故事可能传达一些其他与学校有关的信息。”从表面来看,学生希望通过这些恐怖传说了解有关自己学校的信息,而从深层来看,学生喜欢且乐于传播校园恐怖传说,其实是在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山东大学学生的身份认同,试图通过对校园恐怖传说的了解和传播获得“文化认同感”。一个校园中的恐怖传说往往会包含着这个校园的独特文化特色,正如山东大学的校园恐怖传说不仅表现了山东大学的特色校园建筑,也体现出山东大学《周易》研究的学术特点。实际上,正是包括传说在内的一系列要素所展示出的校园文化传统,将山东大学中的学生纳入到山东大学校园文化的体系之中的。在此,恐怖传说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记录着独属于山大的特色,如造型奇特的八角楼、充满着历史气息的文史楼,这些都曾是每一个在这个校园中生活过的山大学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所共有的校园记忆。因此,通过这些大家所耳熟能详的校园传说———即使是恐怖性传说,同学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自己是属于这一文化的一份子。如此,在讲述和传播山东大学校园恐怖传说的过程中,自己也就被贴上了“山大人”的标签。因此,在校园恐怖传说娱乐性的背后,其实所传递的是一种身份认同感。在校大学生对校园中流传的恐怖传说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仅愿意听这样的传说,并且更乐意分享,由此成为新的传说讲述者,由此在讲述与传播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一种只有山东大学学生才享有的“知识体系”,并在与他人分享时将自己作为山东大学学生的身份标识加以明确化。可以说,校园恐怖传说作为一种另类的校园文化,为山东大学学生所共享,并成为大家共同的文化记忆。
    当我们从校园传说中发现并感受到身份与文化认同感时,那么这些恐怖传说也就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迷信”了。虽然在谈到如何看待这些广为流传的校园恐怖传说时,约有三成的同学认为这就是迷信。如一位网名为“龙云”的同学评论道:“阴风四起,吹散了大学的精神,光剩下迷信、恐惧和无知。”但是正如大家所调侃的一样,“没有鬼楼的大学不是好大学”,更多的同学则乐见其成,认为这些传说没有什么不好,其实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调查问卷中约有七成的同学持此观点。网络上也多有同样的观点,如“李颖”:“大学这种事应该还是比较多的啊”;“张骥ZJeesy”评论:“大学没有这种历史就不叫大学了呀”。甚至有的同学会在内心深处,希望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真的可以发生传说中所发生的那些诡异事情,仿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普通,甚至希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因此,大家都喜欢这些校园恐怖传说,因为这些传说满足了他们对于神秘世界的想象,也满足了他们对于校园的想象、了解与认同。
    四、结论
    与传统传说相类似,校园恐怖传说亦呈现出类型化的特征,在各个高校中基本都有大体类似的传说故事与情节。在此基础上,每个高校可能也会表现出自身特色。另外,作为在当下高校校园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传说形式,校园恐怖传说受到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纯地以“怪诞”“迷信”等审视之。在传播方式上,口头传述仍是校园恐怖传说的最主要方式,与此同时网络传播亦异军突起。在性质上,校园恐怖传说是当下都市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传说相比,既有诸多共性之处,如类型化、有“中心点”、口头传述为主等;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成为重要传播平台、以青少年为主要传播群体等。
    大学生之所以对这些恐怖传说感兴趣,首先是因为这些传说带有娱乐的性质,是大家茶余饭后、课间闲聊的谈资,是各种场合中大家都愿意谈论的主题之一。其次,它们还满足了大学生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我们之所以钟爱校园恐怖传说,是因为这些传说中有我们在现实中不可能达成的愿望,满足了我们对神秘世界的想象,我们渴望充满刺激冒险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看似荒诞无稽的传说背后实则隐含着大学生群体所关注和需要的信息,正如布鲁范德所说的那样:“我们讲述的传说,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希望、恐惧和焦虑心理的反映。”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大学校园中频发的自杀、暴力和死亡等事件的不断发生,在大众新闻媒体的宣传炒作下,校园问题成为了大学生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校园中流传的诸多关于教学楼、宿舍楼的闹鬼事件以及电梯事件等,其实都与这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有关。校园恐怖传说的讲述和分享说,实际上表现了大学生群体对时下校园中各种自杀事件、危险死亡事件的关注。如各种关于电梯的恐怖传说———男女主人公在离奇的电梯故障中不慎丧生,其实表现的就是大学生对校园安全的担忧。而反过来看,这些恐怖传说的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教育和警示的意义。“当代都市传说侧重在警告和提醒,因而风格诡异,恐怖气氛浓郁。尽管内容与其它传说形式有重叠之处,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传说已经逐渐发展为内容是以城市暴力、黑暗、死亡以及新技术的发明应用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从某些方面看,城市传说是人类对自身行为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批判。”因此,校园中流传的恐怖传说也带有一种告诫的意味,告诫大学生、尤其是女生(传说中的受害者多为女生),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要有防范意识,尽量不要独自待在无人的教学楼,也不要深夜出门等等,同时,也是对现在社会环境的不安全以及频发的伤害事件的无声谴责。
    传说往往具有地域性特征,尽管某一类型的传说广泛地流传在各地,但是不同地点流传的传说却总是各具特色,是与一个地方的特定语境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任何一个传说,不管是地方性的还是全国范围内流传的,在本质上都是“地方化”的。所以,某一个传说通常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中流传的,是被某一个固定群体中的人所共同分享的。虽然校园恐怖传说是类型化的,但在不同的校园中的,同一类型恐怖传说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即总是与各自校园的特色建筑与校园传统等紧密相连。例如山东大学的校园恐怖故事,就总是与知新楼、八角楼等代表性建筑紧密相关,并且以特别突出的“风水”元素为其特色。这些特色,只有曾在这个校园里生活与学习过的人才能真正熟知与理解,因为这是他们所共享的“文化”。于是,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以及共同的校园文化之下,在这里生活的群体也就自动获得了一种身份认同感。“只有通过共同的代码,我们才能发现和表达我们的文化成员身份。通过使用这些传播代码,无论是作为受众的信息源,我们都将自己植入文化中,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只有文化成员借助于传播代码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文化成为积极的、动态的、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校园中流传的恐怖传说,总是带有深深的校园文化的烙印并自身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校园生活的特色,因此我们分享与讲述这些流传在自己校园中的恐怖故事,也就是在分享与讲述校园文化,进而在标示和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而在获得身份认同感的同时,我们又通过对这些校园恐怖传说的不断演绎和传播,赋予了它新的魅力,从而又衍生出更为丰富有趣的传说,使它能始终保持鲜活的吸引力。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6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