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瞎子阿炳是如何失明的?华均彦瞎子阿炳名字的由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124年前的今天,1893年8月17日 (农历七月初六),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在江苏无锡出生。阿炳原姓华,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其父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母亲则是一名守寡的妇人,因与道士私通,阿炳一岁大时候就被家族逼死。
    继承了父亲华清和对乐器的天赋,阿炳从小精通各类乐器,17岁便跟随父亲加入道教音乐吹奏,被人戏称为“小天师”。
    

    成年后的阿炳对乐器的掌控更加精湛,用二胡创作出了一代名曲《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曲调相当的委婉动听,用“绕梁三日”来形容这首曲子,绝对是恰如其分。1991年,一位英国音乐家在美国的一场音乐会上听了《二泉映月》的录音后激动地对一位贝多芬的故乡人说:“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而关于阿炳身上的历史探究,更多围绕在其双目失明的真相上。民间的说法是阿炳经营道庭不善,家道中落,沦落街头饱受苦难,后遭受日寇的折磨而双目失明。
    然而这恐怕是阿炳的粉丝美化后的说法,史料中的记载并不是这样。
    

    王亚法在作品《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中,详细描写了阿炳好友阚献之的回忆。摘录如下:
    ……舅公(阚献之)最愿意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要算瞎子阿炳的事。他说瞎子阿炳原名华均彦,因命中五运缺火,取小名叫阿炳……阿炳长大后,因交友不慎,染上梅毒和阿芙蓉癖。他的双眼也因梅毒而失明,从此人们叫他“瞎子阿炳”,他也乐意接受……
    阿芙蓉癖,出自《己亥杂诗》,即鸦片。而梅毒不及时治疗,也确实会导致视力丧失。
    阚献之还补充:瞎子阿炳的人缘好,敌伪时期,汪伪搞清乡,一到黄昏,城门就关闭。守门的伪军喜欢听阿炳拉二胡,所以不管他多晚进城,只要听到他的胡琴声,卫兵就出来开门,让他进城。
    根据阿炳好友阚献之的回忆描述,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的事实,阿炳吸毒,染上性病,备受日军优待。
    

    难道凭借阚献之一面之词,就下定论吗?不,我们还有佐证,
    旧中国无锡老记者华钰麟在《无锡新周刊》2007年4月29日版中,关于传奇艺人瞎子阿炳的描述中,有这么一段: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听到阿炳琴声,守城门的日本兵便会开一条门缝让阿炳进城,有时阿炳为日兵奏一二段乐曲作为答谢,用单弦拉出一些声音,阿炳随口说一句:“谢谢东洋先生!”
    作家老愚的书评文章《“民间艺人”与“人民艺术家”的距离有多远?》中,也提及了阿炳吸食鸦片,染上梅毒,为日军演奏的史实。
    综上,阿炳双目失明的真相,绝非日寇迫害。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本文绝非为其平反,然而直面历史真相,才是真正的勇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