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对占领地区的经济殖民、侵略问题一直是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中日两国史学界在最近几十年围绕日本经济侵华问题,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出版有资料集。但是对日本自发动1931 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 年战败投降期间在华进行经济殖民、侵略的性质、影响及评价等原则性问题,以及对部分具体政策、事件的分析,受政治氛围、研究方法及史观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的官方、学界及民间尚存有一定的认识分歧。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认为充分地发掘和分享史料,以及多国学者就基本史料问题进行交流和辨析,是增进相互理解、缩小认识差距的重要一环。《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的殖民经济编,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期间对农业、货币金融、工商业三个方面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以下将从相关史料的保存状况、既有整理状况及所编选史料的学术与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解说。 一、相关史料的保存状况 有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殖民经济的相关史料主要保存在日本及美国,其产生机构主要包括战前日本的内阁官房、大藏省、内阁调查局、企划院、军需省、兴亚院、大东亚省等中央政府机构,以及日本驻华使领馆、中国驻屯军等派出部门。除了上述机构的官方文件档案外,任职于这些机构的旧官僚、军人及相关民间人士的个人日记、回忆录、当时新闻媒体的文字及影像资料等亦是重要补充。这些史料目前主要保存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政府分支机构的资料室或图书馆,以及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战前日本政府的公文档案在日本战败后,曾被驻日盟军最高指挥部没收并运往美国。目前这些档案的复本被存放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主要包括自大正末年至1945 年末日本内阁官房、企划院、情报院、外务省、大藏省、军需省、铁道省、陆军省(包括参谋本部、陆军院校及军工厂等)、海军省(包括军令部、海军院校等)等中央机构及部分都、道、府、县的资料,本编所选的部分满铁资料即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尽管在1956 年和1974 年,美国曾分两次将部分没收的档案归还给日本,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日文档案的丰富性,仍使其成为研究日本侵华历史学者搜集史料的重要基地。 与本编直接相关的大部分日文原始档案被存放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以下简称“公文书馆”)及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1971 年以前,日本政府档案由中央各省厅分割保管。公文书馆设立后,统一了档案管理及开放制度,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和便利程度。为了进一步方便日本以外的利用者,公文书馆于2001 年11 月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址:http://www.jacar.go.jp/)。该中心通过将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修所图书馆等机构保存的有关亚洲历史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免费公开,帮助全世界的研究者及相关人士在本国内自由查询、下载所需史料。已被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数字化的内阁文库中,包含殖民地统计年报、台湾总督府出版物、企划院出版物、兴亚院出版物、大东亚省出版物、“关东都督府”即伪满洲国国务院出版物等,都是研究日本经济侵华的重要史料。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以保存近现代日本政治家、官僚及旧军人的日记、信件和影像资料而著名。就日本对华经济侵略这一主题来说,该资料室内所保存的岸信介、贺屋兴宣、荒木贞夫、宇垣一成、鲇川义介、高桥龟吉、有末精三等侵华战争期间负责日本经济决策的官僚及军人的资料,对分析和认识战时日本高层的决策思维及决策过程至为关键。另外,本编所选部分横滨正金银行在日本侵华期间在华活动相关史料的微缩胶片复本,被保存在国会图书馆。 除上述三大机构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台北“国史馆”、台北中研院等机构亦不同程度地保存了本编的相关资料。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汪伪政权档案,是探讨日本如何利用傀儡政权具体执行其经济侵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但与近年来对伪满政权统治下东北经济进行研究的热潮相比,对汪伪政权的相应研究以及史料公开、整理方面都略显逊色,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总体而言,有关日本侵华期间的殖民经济的相关史料,在日、美、中三国的国家档案馆或图书馆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且绝大部分已公开。对中国国内学者来说,我们认为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目前研究日本侵华期间经济殖民课题最便利的史料库,该中心的数字化资源还在不断更新。 二、相关史料的整理、出版状况 有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殖民经济的史料的整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成果在质和量上有明显差别。抗战时期,从收集敌伪情报的角度出发,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特种经济调查处编辑整理了有关日本占领区及伪政权统治区经济的相关资料,如1940 年至1945 年编辑的《敌伪经济参考资料》, 1941 年至1945 年先后编辑的《四年来之倭寇经济侵略》《第五年之倭寇经济侵略》《第六、七年倭寇经济侵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41 年编印的《敌伪对我北部六省经济开发的失败》等。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方面出于复员接收的需要,也编译了一些成果,有助于了解战时沦陷区经济的概况。如富田、卫门《华北开发事业之概况》(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1945),郑伯彬《日本侵占区之经济》(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室,1945),郑伯彬《抗战期间日人在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47),松崎雄二郎《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舒贻上译,山东新报社,1947)等。这些资料,迄今仍被学界视为研究战时沦陷区经济的重要参考。改革开放后,各档案馆和学者整理、出版了多部学术严谨、体量庞大的史料集。如《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第14 卷“东北经济掠夺”(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中华书局,1991)、《伪满史料丛书》之“经济掠夺”(孙邦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经济资料选编》(居之芬主编,北京出版社,1995)、《抗日战争》第6 卷“日伪政权与沦陷区”(章伯锋、庄建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日本掠夺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居之芬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第15 卷“华北经济掠夺”(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中华书局,2004)、《满洲调查报告》(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曾凡刚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12)、《日本在华中经济掠夺史料(1937~1945)》(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满洲调查》中译本(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等。《满铁调查报告》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区获取和分析经济情报的重要来源之一,该资料集日文及中文译本的整理出版,为我国学者研究日本侵华期间的经济殖民提供了重要史料基础。 日本方面整理的侵华期间殖民经济相关史料可分为战时及战后两个阶段。战争期间,不论是隶属于内阁的外务省、企划院、兴亚院、大东亚省,还是满铁、大使馆、驻军等占领区统治机构都曾对中国占领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拟定相应的经济方面掠夺、统制计划。除官方机构外,战前日本半官方机构或民间组织也参与到调查、整理中国经济的活动中。如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华活动达40 余年。满铁整理编纂的大量关于中国的图书档案资料被统称为“满铁报告资料”,是研究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殖民活动的重要史料。日本工商界如东京商工会议所、新闻界如朝日新闻社等均在战争期间派遣调查人员赴华获取经济情报,并出版《北支那经济调查报告》等资料集。日本战败投降后,旧帝国政府的大量原始档案或被占领军没收,或被各个省厅分割保存,客观上给学界整理相关专题的史料造成了障碍。而日本大藏省(现财务省)则自1954 年开始陆续整理出版《昭和财政史》系列资料集,该资料集与殖民经济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第4 卷“临时军事费”、第10 卷“金融·上”、第11 卷“金融·下”及第13 卷“国际金融·贸易”等。 20 世纪60 年代后,随着日本档案管理的统一化及公开程度的提升,日本学界围绕日本侵华经济,出版了诸多资料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みすず书房出版的45 卷本《现代史资料》及12 卷本《续现代史资料》。该资料集内有关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内容丰富,如《现代史资料》第31至33卷为“满铁”,重点收录满铁管理及经营相关资料;《续现代史资料》第11 卷及12 卷为“占领区通货工作”和“鸦片问题”,分别收录了日本侵华战争中对华的货币金融政策及在中国被占领区秘密贩卖鸦片活动的档案。另外,依田家主编的《中日战争史资料》第4 卷“占领区统治1”(河出书房新社,1975)收录了满铁、“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长江产业贸易开发协会等机构编辑、整理的调查报告、经营情况说明等资料,而这些特殊国策会社均是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工具。目前为止,有关日本侵华战争主题的最新资料集是由日本不二出版社发行的43 卷本《十五年战争极密资料集》。该系列资料集以影印尚未发表过的“极密”档案为亮点,并在各卷前邀请目前日本史学界在各专题方向的领军研究者撰写解说文章,其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主要有第7 卷“大东亚纵贯铁道关系资料”(1988)、第22 卷“满洲移民拓务局原资料”(1990)。 除上述资料外,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整理出版的《日本金融史资料:战时金融关系资料》(大藏省印刷局,1970)、日本外务省编辑的《日本外交文书日中战争》(共4 册,六一书房,2011)等官方资料集和已出部分战前旧官僚、旧军人的口述资料、回忆录等都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价值。 三、编选史料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可以说,日本在20 世纪上半叶对中国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和对于那场战争的历史认识,仍然是今天两国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这样的僵局,中国史学界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探寻并揭示历史真相、促进东亚地区历史和解的使命,而对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完成上述重任的基础性工作。殖民经济编所选的史料以日本及美国所存原始档案为核心,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丰富研究史料,为我国学界提供基础性资料保障。如上文所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30 余年,中国学界同人整理和出版了部分日本侵华资料集,但关于日本殖民经济这一课题的史料尚有明显的不足。目前,既有史料出版物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对丰富的日文史料利用不足,特别是对藏于日本及美国各大档案馆及图书馆的原始官方档案搜集、整理不多;二是已出版的资料集在史料搜集对象上或囿于某一地区,或在专题方面过于单一。本编三个专题所编选的史料,绝大部分是尚未公开发表的日文原始官方文书。在史料层级上注重选择有关高层政策决定的部分;在史料的时间分布上考虑卢沟桥事变、珍珠港事变等重大事件的影响;在地区上尽量兼顾东北、华北、华中等日占区相关史料。相信本编所选经济侵略相关史料,不仅能填补国内史料工作的不足与缺漏,且能便利学界同人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二,拓展对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经济侵略问题的研究广度与深度。我国学界对日本侵华战争长期保持高度关注,但研究的侧重点多在军事、外交领域。尽管近年来关于日本对华经济殖民、侵略的论著开始增加,但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仍显不足。究其原因,除了起步晚、分析方法单一等因素外,相关史料的不足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瓶颈。史料对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新的研究方向、分析方法、解释体系都只能建立在对新史料的发掘与解读之上。本编所选史料,囊括了日本高层对华经济决策的核心文件,涉及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诸多子领域。 第三,为政府及民间认识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历史问题提供学术依据。日本至今仍有部分政治家、学者及民间人士否认侵华战争的罪恶性质,拒不承担侵略战争的责任。这些人的依据便是日本右翼史学提出的如“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东京审判否定论”等。本编三个专题所编选的日文原始史料,为进一步认清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通过统制、强制、分化诱导等手段掠夺被占领地区的人力、财富、物资以维持战争的决策及执行过程提供了坚实的学术证据。本史料集的编选初衷,即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唯有不断加深对历史真相和本质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和解,维持东亚地区的和平。恳望本史料集能为此愿景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王新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崔金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