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湘博藏汉代青铜灯具赏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收藏快报 沙伟 参加讨论

    ■湖南长沙 沙伟
    两汉时期的青铜灯具之设计,无论是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还是前段时间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雁鱼灯,皆于注重器型优美的同时,亦兼具较强的环保意识,而湖南省博物馆(简称“湘博”)珍藏的三具汉代青铜灯具,同样堪称中国古代青铜灯具中的佼佼者,现分别介绍如下。
    西汉“敕庙”牛形铜灯(图1),高50、长40、宽25厘米,1953年于长沙市桂花园出土。铜灯以牛为灯形,由牛形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其似肥硕水牛的灯体,憨态可掬;背负的灯盏,由两道烟管连接喇叭状烟罩与弧形活动挡板扣合于灯盘组成,既可调节灯光的照射亮度,亦能够挡风;牛腹中空盛水,为了起到消烟的作用,燃灯时烟可由喇叭状烟罩口进入圆管直达牛腹,以此保持室内清洁、环保。
    值得注意的是,牛腹部右侧还有“敕庙牛镫日,礼乐长监治”10字铭文。由此可知,此牛形铜灯是主管礼乐的长官,为西汉长沙王的宗庙“敕庙”所监造的祭器。众所周知,用来表明使用者之身份、等级与权力的宗庙礼器,是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古代贵族所使用的器物。而作为侍奉祖先之器物的宗庙祭器,则为礼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不仅与敬畏祖先神灵的活动密切相连,又始终与祭祀祖先在一起。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郊特牲》中,就载有“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之语。可见宗庙祭器的使用,与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器不同,如此牛形铜灯,其富有神圣性及不可替代性。
    宗庙是遇重大活动举行祭祀的场所,通常汉代的诸侯王均有自己的宗庙。这些诸侯王庙祭祀使用的器具,虽沿袭前朝在造型上无大的变化,但或尚简素,或融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既显宗庙祭祀之庄重与神秘,又见祭器之大气与简约。而这件简素、实用、艺术感强的牛形铜灯,不失为汉代灯具精品。其设计合理的构造,工艺精良的铸造,美观大方的造型,科学合理的环保理念,可谓“奇像妙工,取光藏烟”。
    东汉人形吊灯(图2),通高29、长28厘米,是东汉时期的灯具珍品之一,1974年在长沙收集。吊灯由盘、储液箱、悬链三部分组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的“高空杂技”表演,给人以托灯者在云中飘荡的感觉。灯盘锥体旁有很小的方形输液口,当膏油积深至0.5厘米时,就会通过输液口流入储液箱。储液箱做成一裸体铜人,卷发、深目、高鼻,是当时少数民族的形象。人体中空,胸腹四肢均可储存膏液。腰间束带,臀部开有箱门,用以添加膏液,上装反扣,可以启闭。悬链三条,系于两肩和臀部。上有圆形盖,盖上立一凤鸟,高冠开屏,作展翅欲飞状。鸟上装有链条和钩,便于悬挂。此吊灯造型新奇,构思巧妙,经济实用,颇具匠心。
    东汉七人奏乐灯(图3),高13.6厘米,灯盘口径22厘米,1965年于长沙五里牌出土。圆形灯具盘口稍敛,腹外鼓,三蹄形足。在正中间的花形铜片上跪坐一个人,双手置于膝上,头顶上伸出环钮与铜链相连,链端有一个挂钩;提梁的外侧由上向下有两人吹奏长管状乐器和两只凤鸟,内侧盘边一侧一人,一人奏琴,另一人所奏乐器尚不明确,两侧都有链子相连着镊子、铲和长条形铜棒;与提梁相间的两侧各有一人,双脚附于盘外边,身向后倾,一人双手呈拱形,另一人双手置于腰部。虽然灯具不难发现盘口有缺,但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它巧夺天工的古朴雅致之美。
    尽管古时候的汉代没有电,但以上湘博所藏的三件两汉时期所铸青铜灯具,让我们欣赏、了解到古人用那神奇的智慧,制作出的各种精巧奇特之灯。它们让那时漫长的夜晚,不再黑暗,点燃光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