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陈爱国]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5)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中国民俗学网 陈爱国 参加讨论

    其三,自然、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模式。民俗学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在多元主体共同关注鸬鹚捕鱼这一文化遗产与大理洱海这一自然资源时,如何实现环境成本内化、保障利益公平分配?而且,渔民群体又该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消除恶性竞争,并兼顾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此时的原则还是需要探讨“谁的公共资源”,“谁来管理公共资源”等研究课题。这一系列的社会课题需要多元主体在协商的基础之上,结合自然视角与文化视角,尊重民众日常生活,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毋庸置疑,驯养鸬鹚捕鱼是值得我们传承与保护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在建构这一文化的过程中,无限制的繁殖鸬鹚,影响生态环境,使生产、生活处于无序状态。我们更不希望外部世界为了旅游产业开发,将驯养鸬鹚只定性为“技术手段”,将其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祭祀系统中分流出来,把它看作是可批量生产与消费的“文化资源”。
    我们希望,洱海的鸬鹚能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成为社会与自然良性互动的使者。
    (本文原载于《文化遗产》2018年03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