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郭锦华 :论近代文化开放的爱国者——徐继畲

http://www.newdu.com 2018-07-09 近代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论近代文化开放的爱国者——徐继畲
    作者:郭锦华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誉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民族,在古代科技的许多方面曾居世界领先地位,却是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而那场野蛮的殖民战争又是以殖民侵略者的成功结束的,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后期长期实行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挨打的国耻。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践踏,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时局的巨变,引发了国人的深思。清代末叶,不少志士仁人,如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张际亮等等,已开始“睁眼看世界”,并且看到和承认了西方的长处。他们分析中国落后的症结,探究西方强盛的原因,寻求救国的道路。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徐继畲则以文化开放的视角、理智的目光,了解西方,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命题展开思维,为求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富强及应变对策提供实际的、科学性的根据,并寓“师夷”、“制夷”主张于个人对世界各国舆地山川、民生利害、时政得失的论述之中。所谓“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
    一徐继畲的文化开放观是以爱国为基础、强国为原则的
    徐继畲,号松龛,字健男,山西五台东冶人。他自幼接受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勤奋好学,聪颖练达。《清史稿·徐继畲传》称:“继畲父润第,治陆王之学。继畲承其教,务博览,通时事。”成年之后,他立志报效祖国,为民做官。他于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江南两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福建延津邵道、福建汀漳龙道、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累官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同文馆总理事务大臣。在任期间,他胸怀国事,关心民意,指陈时弊,弹劾贪官,多篇奏疏引起朝野轰动。如道光十六年七月上《政体宜崇简要疏》,为宜宗嘉纳,旋召入内,舆语移时,询及民情,继畲剀切详明,帝为之流涕。次日,被擢升为广西浔州府知府。他治理有方,为民除盗。道光十七年秋,徐继畲升任福建延建邵道道台,此道所辖十七县,多崇山峻岭,森林茂密,一向为盗匪出没难治地区。徐到任后,立即制定捕治盗匪办法,督率部属,擒拿巨盗,严惩法办,不期年而境内肃然,民得安生。
    鸦片战争前,徐继畲就对鸦片的泛滥、祸国殃民,深恶痛绝,主张严厉禁止。他《禁鸦片论》的专著,开篇即指出:“鸦片之害,食货之妖也。”并谓:“切于国计民生,近且酿为边患”,“立制以防乱,法之非常者也。”文中分析,鸦片流毒之所以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于清政府长期不予重视所致,“事之玩忽,殆且百年,其间虽稍设禁防,而有司以为具文,渐染浸淫,愈传愈广”。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鸦片贩子的大量输入,“其鸦片售之中国者,常十之七八,是英夷之剥我元气而富强其国者,专在是矣。犬羊之族,不知信义,惟利是图,处心积虑,于百余年之前,浸以得志,而岁获金钱数千百万,彼肯一旦舍置而专售羽毛诸货哉!”为此,他提出禁烟办法有三:“一日杜来源夷舶是也,一日绝兴贩奸民是也,一曰严吸食官吏军民比比是也。”并把重点放在重惩吸食上,因为重惩吸食,贩者无利而改业,夷无销路也就不载运来华丁。这种见解和主张,体现了徐继畲的爱国立场和为国谋略,舆禁烟派林则徐等的观点基本一致。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徐继畲被派往福建海防前线,兼署汀漳龙道道台。他力主抗战,“清明廉达,有守有为”,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反侵略战争。他严厉谴责英国用“鸦片愚弄中国,睃其财货,萌心窥伺,已非一日”;揭露琦善用交纳赎城费来换取英军从广州撤退的做法,是“以薪救火,祸不旋踵”;他坚决地表示“死守”国土,并为稳定海澄民心,做了大量工作。当厦门失守后,他寝食不安,断定“夷情叵测,事无了期”,要“竭力尽心”,与漳州共安危、共存亡。当他亲眼目睹许多爱国将士为国损躯、死不瞑目,清军屡被敌人挫败时,心如刀绞,为之“发指訾裂,泣下沾衣”。他既敬佩将士们的爱国精神、民族骨气;同时又看到了由于清朝官兵“承平日久,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此其所以败也”⑧的事实,更激起了强国的期望与沈思。
    战争结束后,徐继畲接连升职。在他任福建布政使时,道光帝召见他,并命他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通行事务。他在任时,一方面严厉谴责英夷的侵略恶行,在《揣度夷情密陈管见疏》中指出:“英吉利以西海岛夷,为强售鸦片之故,突尔称兵,在粤则扰我虎门,在闽则扰我厦门,在浙则扰我定海、锁海、宁波、乍浦,在江苏则扰我上海、镇江,且阑人长江,直逼江宁,截我运道,逆恶滔天,凡在血气之伦,畴不怀食肉寝皮之恨。”爱国仇敌之心,极其强烈。另一方面则从切肤之痛中意识到,爱国保国,必须强国;要走强国之路,首先,就要冲破闭关藩篱,正眼看世界,实际地了解世界。1842年初,徐继畲给山西的老友写了一封长信,对西方的威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分析战争的起因、英夷的特徵、战争失败的原因。他把英国人称为红毛中强大的种族。他们侵占了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南洋、东南洋(东南亚)沿岸的数十处港口。他们的船只坚固庞大,大炮猛烈.清朝初年,英国人已经来到广东贸易,逐渐运来鸦片毒害民人,骗取中国的银钱。道光十九年中国人没收并销毁鸦片二万箱,却成了他们于次年侵略中国的藉口。“逆夷”给有“二百年全盛之国威”的清王朝带来了极其严重的麻烦。然而,耗资巨大的中国国防却不能拒英国人于国门之外。从英国强行闯入中国的不容置疑的现实中,徐继畲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引进英国及其西方国家的资讯,全面地研究他们的国情,势在必行。西方人已是中国不能继续漠然视之的外国人了。
    为了广泛、真实、准确地把握世界,了解西方,徐继畲以爱国主义者的强烈的责任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并“披阅旧籍,推敲考订”,经过“五阅寒暑”,数十易稿,辑撰成《瀛寰志略》十卷。④这部被著名地理学家张穆称为“海国破荒之作”,打破了“天朝上国”一统天下思想的桎梏,启发并帮助人们开眼看世界。
    二徐继畲的文化开放观集中体现在《瀛寰志略》中
    《瀛寰志略》是一部研究近代世界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的综合著作。
    徐继畲辑撰《瀛寰志略》的初衷,既是办理“夷务”、开展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更是以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知识为明线,打开国人眼界,以激励国人奋发图强为伏线,励精图治。这种意图是揲贯全书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开放观。
    1、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中国早期的文化观中“天”的观念与“天下观”是以磐古开天地,“两义奠位,八极造基,北辰悬象,南维湊汐;《周髀》设四陨之喻,邹衍创九州之说”等来认识和解释宇宙、认识和解释中国的。⑤
    中国自先秦两汉至于清,有一种观念,即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而视四裔邻邦为夷狄。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盲目排外政策,凡与外国人接触严格申防。其结果,不仅使国人对西方世界知之甚少或毫无所知,就连以注重实践、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著称的顾炎武、林则徐等,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属于那种“洪荒悠远,甄索实难”而所知不多,致在地理上不免“舛东西之界”的状况。顾炎武在《天下君闰利病书》中,把佛郎机国列于“交趾西南夷”一类,以为其地“在爪哇南”。林则徐最初也并不熟悉夷情,曾相信有关蛮夷之国之类的无稽之谈,仅以为夷人需要大量的茶叶和大黄,如果切断供应,他们就会双目失明或患肠胃病等。后来,由于虚心探究,才逐渐对西方有所了解。当时,就连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也“不谙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骆秉章奏称英兵上身刃不能伤,但以长梃击其足,应声即倒。琦善因访知英国国王自行择偶的消息,向道光启奏,断定英国是“蛮夷之国”,“未知礼仪廉耻”。具有数千年文明史、恢恢万里舆图的大国,皇皇庙堂之上,权当枢要的衮衮诸公,对域外发展着的世界的认识竟然如此襬襁,如何应战!徐继畲发出了“不悉外情,致误事机”的感慨。作为参与“夷务”、在粤闽沿海地区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员,迫切需要突破“局踏一隅执管测蠡”的“寸睹咫闻”之见,重新认识世界,了解海外诸国“疆土之广狭,道里之远近”,以便做好应付新世界挑战的准备。
    徐继畲对世界的重新认识,首先从地理学人手,并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瀛寰志略》开篇,展现给读者的就是一幅“地球平圆全图”,并写到:“地形如球,以周天度数分经、纬线,纵横画之,每一周得三百六十度,每一度得中国之二百五十里。海得十之六有奇,土不及十之四。泰西人的推算甚详,兹不赘。”又谓:“地球从东西直剖之,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横绕地球之中,日驭之所正照也。”“地球从中间横剖之,北极、南极在中,其外十一度四十四分为黑道,再外四十三度四分为黄道限,再外二十三度二十八分赤道环之。”徐继畲基本接受了西方地理学将世界分为四大洲的理论。他说:“大地之土,环北冰海而生,披离下垂如肺叶,凹凸参差,不一其形。泰西人分为四土,曰亚细亚、曰欧罗巴、曰阿非利加……曰亚墨利加”。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他明确指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所占之面积,“固不止得其半也”,即亚细亚之中最大一国.他从地理学意义上确认,中国仅是世界版图中之一国。这对“天朝上国”铂传统文化思想无疑是一种挑战.徐继畲进而还描述了美洲,称其“南北亚墨利加,袤延数万里,精华在米利坚一土,天时之正,土脈之腴,几与中国无异”。同时,他又肯定了英国、法国和俄国是世界中的强国地位。谈及欧罗巴人,他说:其民“性情精密,工于制器,长于用舟,四海之内,无所不到”.这是对西方世界几个强国概略而合于实际的描写。科学认识论揭示世人的是,只有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状况,意识到自我的不足,才有可能去承认和学习别国的强处,以弥补自己的弱处,转弱为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国家强大,又能与别国平等、互利相处,才有可能建立和平的国际外交关系。
    2.正视西方强国的物质文明
    国力的基础在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瀛寰志略》对反映西方强国发达的工商业络予了高度的赞赏。徐继畲称赞欧洲诸国“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先之,益加精妙.铸造之工,施放之敏,殆所独擅。造舟尤极奧妙。蓬索器具,无一不精七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甚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他在讲到法国时说:“所织大呢羽缎皆精致,又能织花纹丝缎”;“其人心思精敏,工于制器,自来火之枪,火轮之车船,大半其所创”,其造钟表之法,“时时变易,奇幻出入意表”。介绍英卧伦敦“居民一百四十余万,殿阙巍峨,规檻宏巨……街衢纵横穿贯,百货山积……又炎肆曰北明翰,铁工聚焉……埔头最大,每岁壬别国商船,来者千余,本国出入者三千余”。英国“织布者四十九万余人,其机以铁为之,、激以火轮,关捩自能运转,是以工省而价廉”.所造之兵船,置炮多而精良,船体固而易驭”,“不畏风浪”,“关捩灵巧”,,所造建:枪炮,“熔铸精凝,内外滑泽……进退左氖i拽之以绳,极其灵便”.徐继畲对美国的介珊着墨更多,分别描述了其二十六个州的物虐和工商业状况,例如,描绘“麻沙朱色豔国”(即麻塞诸塞州)的“摩士敦”(即波撼顿)“城内万室云连,市廛磐匝,百货阗溢m‘嚥其商船火轮船无所不到,陆地有铁路,马凳与火轮车并用.火轮车行甚速,每日可三殴百里”。面对西方强国的物质文明,徐继畲曲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尽管他没有明磯提出要向西方强国学习生产技术和经济制臟的主张,但《瀛寰志略》的浓笔行文,置醱重彩,已饱含了这种思想。
    徐继畲已经认识到西方诸国致富致强囀基础,就在于努力发展工商业,不断提高蠍质文明水平.他在《瀛寰志略}中写到:“釅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鴿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险远,四懷之内,遍设埔头,固因其善于操舟,亦因慕国计全在于此,不得不尽心力而为之也.”但在分析英国之所以富强缘由时指出:“英吉利复然三岛,不过西海一卷石……即使尽为沃土,而地力之产,能有几何?其骤致富强,纵横数万里外者,由于西得亚墨利加,东得印度诸部”,而进行殖民贸易之结果。同时,他也认为英国本土工商业之发达亦是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述及苏格兰时,他说;“其民习勤耐劳,善于谋生……商民遍四海,积资多在数万外。故地虽寒瘠,而多素封。”西班牙也由于与东方诸国的贸易,而“愈益富饶”。美国自被西班牙开发之后,“贸易日益繁盛,以此骤致富强”。美国东北部,由于有三大通商码头,所以“富商大贾之所聚,地虽偏小,气象固殊。内地各国,皆资耕作,幅员虽广,而财力不如海滨之盛”,等等。在沿袭古老传统“以农为本”的中国,身为高要的徐继畲直言不讳地称道以工商致富的西方诸国,其实质是对中国重农抑工商政策的一种批评;也是促使中国向现代型转化的前奏曲。
    3.借鉴西方强国的民主政治
    《瀛寰志略》对19世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阐释肯定,特别介绍了英、美、法、俄、瑞士等国的选举制、议会制和立宪制,对于议会的组成、职权范围等,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如法国设“宰相一人,另立五爵公所,又于绅士中择四百五十九人立公局筹办。相无权,宣传王命而已”。俄国,120名贵族组成“公会”。英国的议会由“爵房”与“乡绅房”组成。并且指出,实行议会制是欧洲各国的共同体制,“不独英吉利也”。徐继畲以推崇的笔墨赞赏美国的民主制度,称赞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种变革性的政治制度以其先进性,是中国“公器付之一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社会无法比拟的,它在欧罗巴各国的普及,更显示出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落后。
    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还告诉国人,中国文人理想的“桃花源”式的社会,早已在西方瑞士国出现了。在那里,“推立乡官理事,不立王侯”,“国无苛政,风俗俭朴淳良,数百年不见兵革”,是“西土之桃花源”。而中国历代帝王将相无不实行徭役、苛捐杂税,并把“轻徭薄赋”当成最大政绩。这里作者显然在暗示,西方“蛮夷”的现行制度,要比我泱泱大国之制为先进。
    《瀛寰志略》还宣扬国家政体制度要靠统治者建立和实施。该书在介绍米利坚(美国)时,用了大段篇幅颂扬米利坚总统华盛顿“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骚骚乎三代之遗意”。可见,其中“不僭位号,不传子孙”的体制,较之中国封建皇帝的“传之一世乃至千万世”的体制为优;“几于天下为公”的政治局面,较之中国君王的“以天下为家产业”的政治观念和现实先进得多。作者敢于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发如此议论,以启迪国人,这无疑是一种冒“丢官、丢命”之险而求实的胆略。这也正说明,徐继畲对国家危局的担忧已胜过自家性命;他感到,借鉴西方先进政治体制以强国,迫在眉睫。
    徐继畲文化开放观中的忧患意识和图强心情之热切,在《瀛寰志略》的字里行间体现得惊世骇俗,故是书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作者自称是“甫经付梓,即腾谤议”⑧。书中对西方世界的叙述和评论招致了封建贵族的弹劾讨伐,就连曾国藩都认为“徐松龛中丞著书,颇张大英夷”。但是,无论持赞同观点的睿哲还是持反对观点的官僚,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注意力被《瀛寰志略》拉向了外部世界。
    三徐继畲的文化开放观的启蒙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徐继畲是在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出生于内地的书香门第之家,深受其作为著名理学家、潜心研究陆王心学的父亲的影响。他的文化观的转变、开放意识的形成,是在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压迫下,为了图强治国而开始探究西方诸国的。他是中国典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思想先驱者之一。他的文化开放观具有陆王心学的思想基础。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支派,对明末清初思想解放潮流、鸦片战争前后经世之风、学习西方思潮、变法维新运动等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徐继畲在上皇帝《请宋儒李纲从祀文庙疏》中说:李纲“明体达用似王守仁,洵为千古之真儒,非只一朝名相。”此所谓“明体达用”,正是他日后的廷革图新、文化开放的思想基础。
    美国历史学家龙夫威在研究徐继畲的论文中说:“当研究徐的经历,在透视他的生活和时代的细节过程中,我开始领悟到另外一些因果联系。我很少用预先设想的历史解释,而是把他经历中揭示和影响进程、前途、难点以及机会的东西,与他当时超越对自己民族的利益、政治、文化缺乏远见的近视症患旨,作为‘专家’的艰辛努力联系起来,这样就逐渐发现了他的重要性。”龙夫威还说:“我确信,徐对西方挑战的回应一一不单纯是对西方刺激的肤浅条件反射,更重要的是一个精心构想的行动计划一一只能被他对中国文化基础的根本信念来解释。正因为有对中国文化和国家的忠诚,才激发徐这个反对英国侵略钓爱国主义者、中国领土的保卫者,去探究外国的实情,支援和解政策,从而使中国做好未来的准备。其文化背景的显著特色一一他的知识渊源,政治交往,乡土传统一一给了他突破文化的壁垒,寻求新的真理的勇气和信心。”“徐继畲面对两种世界秩序的冲突’早已在近代框架之内寻找理解和同一性……他的所作所为表明,甚至在最大的文化鸿沟上,以互相交流为使命的、有创造力的、开明的政治家,必然能架起理解的桥梁。”⑦
    徐继畲的文化开放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具有思想启蒙意义。他已开始意识到世界资本主义化的发展趋势,披露了欧美诸国侵略扩张的殖民目的。在《瀛寰志略》中,他不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资本主义从欧洲到美洲、再到非洲和亚洲等世界各地的扩张过程,如谓“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美洲,于“乾隆二十年灭孟加拉,乘胜蚕食印度诸部”,“渐拓而东南,……再东则中国之南洋诸岛国”等;并且,对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内在动因也进行了理性的阐述,认为西方诸国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向外扩张,是为了通商贸易,掠取财物,谋求富源。他在评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时说,“彼以商贾为本计,得一埔头,则擅其利权而归于我”。他指出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思駿削其精华”。英国侵华,就是对中国的广阔市场、丰富资源而垂涎三尺,是通商牟利所驱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当然,徐继畲尚不可能认识到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但他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不断进行世界扩张的不可避免,以及西方诸强国要与中国通商的必然趋势。于是,他唤醒国人,认清大势,惟自立自强,开放、维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才能摆脱被动受欺的窘境。
    徐继畲从研究西方强国的发展轨迹中,看到了欧美早期近代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比封建专制优越的先进性。他着重向国人介绍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政体模式,即“英国女王主治”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式的民主共和制。从其论述来看,他更倾慕于米利坚合众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尤其对华盛顿总统大加赞赏,十分钦佩。同时,他又满腔热情地讲述了早期近代化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如纺织业的发展,以蒸汽机、和机器为动力或工具的机械工业的发展,铁路、公路及海运交通运输业的发达,随之而来的国内外通商行业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所装备起来的军事力量的发展等等。这一切说明,欧美早期近代化国家,不仅在政治上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专制集权统治;而且在经济上也完全摆脱了中世纪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已建立了近代大工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因而,把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个时代。徐继畲敢于向国人启蒙愚昧与落后,展示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最先进的、合于时宜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而有远见的公忠体国、“明体达用”的思想与行为。
    美国历史学家德雷克先生评价说:“实际上,徐继畲拓荒之作,深刻地影响着十九世纪中国整整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作为变革维新的微妙宣言,它为十九世纪的自强运动奠定了根本的思想基础。当他说连苏录人都能实行自强时,其弦外之音是中国人应该做得更好。”⑧
    徐继畲是位中国清代的历史人物,他的文化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譬如,徐撰述《瀛寰志略》时期,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已有所增加,但对天朝国威仍念茲在兹,他在考略《地球全图说》中写到:“中国……故自剖判以来,为伦物之宗祖,而万方仰之如辰极,我朝幅员之广,旷古未有。”⑨又如徐继畲强调以民制夷,认识到“夷人不畏绅而畏民,缘绅士之口诛笔伐,不能慑其默而百姓之力强势众,实可挫其锋”。驭夷之法是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抵抗外敌。但是,他不可能真正相信和发动群众打击外国侵略者。他认为,福州人民“民气孱弱”,“重利轻义”,“易聚难散”。如果民知大义,志切同仇,“地方官正乐于激励,以为防御之资。徐继畲的“藉民以拒夷”,不过是把老百姓当作地方官的挡箭牌而已。另外,他过分夸大了西方武器的力量,过低估计了人民力量。他说,鸦片战争时招募的“水陆乡勇”只耗费了口粮,“卒不闻何处得一乡勇之力”。这是徐继畲比之于林则徐、魏源尚且未及之处。尽管如此,徐继畲向国人疾呼自强的紧迫性,是不可忽视的。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潮流中的弄潮儿,是文化开放思想的先驱中的佼佼者。他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执着追求,留给人“厚重史册”,将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展示其应有的历史价值。
    注释:
    ①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93页。
    ②魏源:《海国图志》卷一。
    ⑧《致赵盘文明经谢石珊孝廉书》,见《松龛先生全集·文集》卷三。
    ④见田一平《〈瀛寰志略〉点校说明》,见《瀛寰志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⑤见刘韵珂:《<瀛寰志略>序》,见《瀛寰志略》。
    ⑥《松龛先生全集》卷三。
    ⑦龙夫威:《徐继畲与美国:一种特殊的关系》。
    ⑧德雷克:《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
    ⑨《松龛先生全集》,《考略》。
    ⑩《松龛先生全集》,《奏疏》。
    (文章来源:《炎黄文化研究》第十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