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碳十四测定年代技术应用于考古学开始,几十年来,多种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被引入考古学,应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的考古学研究被称之为科技考古。夏鼐先生当年在《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中指出,碳-14测定年代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推动全世界的史前考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科技考古的深入推进,这个新时代已经不局限于碳-14测定年代的应用,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比如,由碳十四测定年代、确定考古学文化类型的绝对年代拓展到研究古人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当时的地貌水文、动植物资源,探讨古人是在怎么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再拓展到认识人的形态特征、体质状况和食物结构,把这些认识与考古学的文化类型和社会状况结合到一起,探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再进一步拓展到认识古人的生业状况、把握由采集狩猎到农耕饲养的发展过程,认识石器、陶器、金属器的质地和制作工艺,研究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等等。这些科技考古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实证性认识,也把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当前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全基因组分析手段的建立和推广,我们对于古代人类和动物的认识更为全面、对于个体的把握更为精准,而新的认识对于探讨众多考古学文化类型发展演变的实质、把握古代人群之间交流的脉络、研究亲缘关系、界定社会形态,分析各种家养动物的驯化过程,意义重大。上述的全部认识正在创新性地再现古代历史,填补多项空白,对以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补充和完善。可以这样认为,当年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建立,为确立考古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科技考古各个研究领域的确立和完善,正在全面丰富、充实和拓展考古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学科发展进程。 本书正是为了迎接中国科技考古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而撰写的。我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科技考古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强调行成于思;以实现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为目标,把具体的考古学问题作为导向,对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残留物分析、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器科技考古和玉石器科技考古等12个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归纳和论述,突出重点和亮点,从而展示了科技考古在拓展考古学研究的范围、深化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提升考古学研究的历史科学价值等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提出了科技考古各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论,围绕深化科技考古研究进行前瞻性的思考;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践总结,建立了中国科技考古体系。本书对于促进和完善中国科技考古研究,推动中国考古学在21世纪全面、深入的发展,助力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内已经出版了5本科技考古方面的专著。相比那5本专著,本书的独创之处有四点:一是研究领域齐全和充实,当今中国科技考古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方面在本书中均有详细论述,内容涉及到每个研究领域的目标、思路、方法和实践,便于读者全面认识中国的科技考古。二是以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为指导,对数十年来中国科技考古各个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做了系统的归纳和评价,强调科技考古在年代、环境、人、技术与经济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帮助读者通过众多实例认识科技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每章都有“思考”部分,在肯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科技考古各个领域今后需要努力开拓和完善的科学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展示中国科技考古的重要学术价值及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四是以我们完成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科技考古研究为实例,科学、全面地建构起在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时间框架、自然环境状况、人的体质状况、农业和手工业状况的历史,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聚焦单个遗址的最为前沿和最为齐全的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不但填补了诸多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的空白,而且全方位地显示了科技考古在具体遗址研究乃至于中国考古学整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引领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国科技考古的蓬勃发展多做贡献。相信在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考古必将在推动中国考古学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必将为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袁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定价40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