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必须在遵循社会公平正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既要关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民生领域需要补齐短板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关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等发展“不充分”问题,从而让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与其他民族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围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深度贫困问题做了调研,并针对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匹河乡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 匹河乡是我国71个人口较少民族乡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怒族乡,处于怒江大峡谷的中段,距离福贡县城45公里,距离怒江州首府90公里。匹河乡东靠碧罗雪山,西与缅甸接壤,北连子里甲乡,南与泸水县接壤,总面积401平方公里,辖果科、普洛、知子罗、老姆登、沙瓦、瓦娃、棉谷、架究、托坪等9个行政村,有47个自然村和95个村民小组,怒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6%。截至2016年底,匹河乡9个行政村共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855元/年以下)1311户、贫困人口4691人,贫困人口占全乡农村总人口的46.32%。据调查,匹河乡的致贫原因主要包括5个方面: 第一,自然条件恶劣。 匹河乡的整个区域呈V字型,属峡谷地貌,山高坡陡、岩层裸露、沟壑纵横。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首先,虽然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大,但能开垦成耕地的土地面积极小,且耕地坡度大,粮食单产低,远远不能实现自给。其次,水、电、路、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工程的建设难度极大,建设成本非常高。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是制约匹河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事业建设的滞后使得当地群众的各种生产生活成本极高,所能接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极其有限。最后,自然灾害非常频繁,旱、风、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在匹河乡发生,而当地群众为解决缺粮问题,总是不断地垦殖陡坡,使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陷入了“开荒——自然灾害频繁——耕地受损毁——开荒”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交通状况极差。 由于怒江河道落差大、险滩多、巨石密布,夏季暴雨成灾、洪水滔滔,春秋冬季则雨水极少,江流回旋于巨石之间,无法行船,无法发展河运,物资运输唯有依赖路桥。受生计资源富集性差、无法支撑大型村落的生存环境制约,在历史上,怒族在蜿蜒几百公里的怒江大峡谷两岸,形成了极度分散的上百个小型村落。不仅如此,居民耕种的土地、采伐的林地等生产劳动场所远近不一,并且是毫无规则地散布在村落周边,而横亘其间的,或有湍急的河流,或有深切的溪谷,或有悬崖峭壁,或有陡坡密林。目前已经初步建成的路系,是以沿怒江河谷开辟出来的州县公路(六库到贡山)这唯一通道为主干道,串联位于江边的县城、乡镇政府驻地和部分村落,再通过公路桥、钢索吊桥或村道向对岸或邻近的村落延伸。由于钢索吊桥、公路桥及在陡坡和峭壁上开凿道路的建设成本极高,加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这个路系除了主干道基本畅通以外,乡村支线“晴通雨阻”的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匹河乡的9个行政村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匹河乡政府驻地除了到老姆登村委会和知子罗村委会的公路是柏油路以外,到其他村委会的公路都是土石路,通行能力比较差,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第三,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匹河乡群众的收入来源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或外出打零工为主。在种植业中,以粮食种植和经济林果种植为主;养殖业则以养殖本地猪和土鸡为主。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匹河乡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和大型牲畜养殖,而比较适宜种植经济林果,以及发展中药材种植、山地鸡和黑山羊养殖等。近年来,福贡县扶贫、林业、农业等工作部门在匹河乡大力发展草果、核桃和柑橘等经济作物种植,但这些作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种植在荒山荒坡上,加之当地群众科技水平非常有限,导致作物产能较低,农户增收的难度较大,扶贫的效果并不明显。 第四,人口素质偏低。 目前,匹河乡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几乎都是文盲,青年一代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极低。在全乡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和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行政村架究村的来同自然村,70%至80%的村民都是文盲或半文盲。较低的人口素质,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出现:首先,当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长期存在。其次,当地群众的商品交换意识不强,自给自足的思想比较严重。再次,村民多子多福的观念比较浓厚,常发生计划外生育现象,陷入“越穷越想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最后,因为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以及和其他民族语言沟通困难等原因,导致当地群众长期外出务工的人数非常少,非农产业收入较少,不利于贫困户脱贫。 第五,扶贫资金缺口较大。 近年来,福贡县委、县政府对匹河乡的扶贫开发工作非常重视,扶贫资金投入较多,使该乡的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福贡县地方财政一直比较困难,无力为匹河乡的扶贫工作投入更多资金,加上农户的自筹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对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主要依靠怒江州财政、云南省财政及中央专项财政的资金支持,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扶贫资金的缺口一直比较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