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三八鬼子”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为了简便,就缩为“三八”。凡是遇到那些行为不端,语言粗鲁、不遵礼仪的人,人们就说:“这个人真‘三八’。” 三八”是地地道道的中原词汇。刘福根著《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称自“魏三”、“生张八”。 宋代中原地区百姓大量移民闽、粤,遂将家乡俗语“三八”带到此地 ,最终越过海峡、传到台湾省,成为台湾“省骂”。骂人也讲性别对等,台湾又用“半生头”专骂男性,意与“三八”相近,亦源于“半生半熟”之语。魏野是宋初知名隐士,一生不曾出仕,《宋史》本传云其诗“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上述赠妓诗纯属打油,无意间给后世留下三个词语,堪称一桩趣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