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韦曜原名韦昭,出生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是三国东吴时期的史学家、官员,四朝重臣。韦曜曾参与主持编撰《吴书》,著有《汉书音义》《国语注》《三吴郡国志》等作品,是我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其中《吴书》为《三国志》提供了主要素材。韦曜历任黄门侍郎、太史令、博士祭酒、侍中、左国史等职,封爵高陵亭侯,于273年被孙皓所杀,时年70岁。 人物生平 论说博弈 韦曜,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年少时喜好学习,善于撰写文章。初任丞相的掾史,外出授任西安县令,回到京城后任尚书郎,升任太子中庶子。当时蔡颖和韦曜同在东宫任职,喜好围棋。太子孙和认为此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著文论说此事。 未任侍讲 孙和被废黜皇太子之位后,韦曜转任黄门侍郎。会稽王孙亮即位后,诸葛恪辅佐朝政,上表推荐韦曜担任太史令,撰写《吴书》,华覈、薛莹等于他一起参与此项工作。吴景帝孙休登基后,韦曜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孙休命韦曜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又打算请韦曜担任侍讲。而左将军张布是孙休亲近的宠臣,做事颇有过错,忌惮韦曜这样的精明又意志坚定的侍讲儒士,唯恐他用古今事例警戒孙休,就坚决争辩说韦曜不能担任此职。孙休因此对张布极为不满。然而韦曜最终也未能得以入宫担任侍讲。 孙皓责怒 吴末帝孙皓即位后,封韦曜为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后降职为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 当时孙皓周围的人迎合孙皓旨意,多次说出现祥瑞感应现象。孙皓以此询问韦曜,韦曜回答说:“这只是人家箱匣中的东西而已。”有一次,孙皓想为自己的父亲孙和作“纪”,而韦曜坚持以孙和未登帝位为据,只宜将其历史记载文字定作“传”。就这样几次三番,韦曜逐渐受到孙皓的责怒。韦曜为此深感忧虑,并且当时身患疾病,需服药医治监视护理,于是自称年老体弱,请求辞掉侍讲、左国史二职,希望能够完成所写之书,将他从事的工作交给别人,孙皓没有答应。 以茶代酒 孙皓每次设宴,常常都是一整天,入席之人无论酒量如何都要以七升为最低限,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强迫灌完够数。韦曜一向饮酒不过二升之量,起初他受到特殊礼遇时,孙皓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给他茶水代替酒,这也是以茶代酒历史典故的来源。而韦曜渐渐不受孙皓宠幸之后,反而更被强迫喝酒,往往因所饮不足量而受惩罚。另外孙皓在酒后让侍臣侮辱诘责大臣们,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为乐趣。这时谁要有所过失,或者误犯孙皓之讳,就要遭到拘捕,甚至被斩杀诛死。韦曜认为朝臣在公共场合相互谤毁伤害,内心就会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济,这并非好事,故此他只是出示难题,提问经典的辞义理论而已。孙皓认为韦曜不接受皇帝诏命,有意不尽忠主上,于是将他对韦曜前后不满的嫌隙忿恨积累一起,于凤凰二年(273年),将韦曜拘捕入狱。 惨遭杀害 在狱中,韦曜通过狱吏上呈奏章企求赦免,但孙皓对此无动于衷,反怪他的奏章有墨污,又以此诘问韦曜。而华覈也接连上奏营救韦曜,孙皓不准许华覈的请求,于是下令诛杀韦曜,终年七十岁,并将韦曜的家属流放到零陵郡。 韦曜以茶代酒 以茶代酒表示那些不胜酒力者又难却盛情,只好用茶来代替酒的行为,出自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孙皓继位为帝不久后就沉湎于酒色,时常设宴让群臣作陪,且规定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能不能喝酒都得喝了。而韦曜的酒量也就2升,原本孙皓对他格外照顾,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他茶水代替酒,以茶代酒就是这么来的。 孙皓为何特别照顾韦曜呢?因为韦曜是孙皓的父亲孙和的老师;加上当时韦曜正奉命写孙和传,孙皓自然希望他多写自己好的地方;再者他也不想看韦曜因为喝不下酒而搞得场面很难堪。所以就偷偷准许他“以茶代酒”了。 后来,孙皓常在酒后让侍臣侮辱大臣,以互相揭短为乐,谁要是犯了他的忌讳或者有所过失,就会被处罚甚至处死。韦曜认为朝堂之上群臣相互谤毁伤害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此以往,“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但孙皓并不听他的劝阻,反而越来越讨厌他,之后更强迫他喝酒,喝不到规定的量就要受罚。日积月累,最终孙皓把韦曜下狱,将其诛杀,时年70岁。 韦昭后裔 历史记载韦昭有一个儿子名叫韦隆,生平事迹没有过多记载。 历史评价 陈寿:“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 王安石:“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 叶适:“王蕃、楼玄、贺邵、韦昭、华覈,吴之将亡,孙皓酷暴,尚有此人。孔子称‘殷有三仁’,殷圣贤数十世之天下,其亡,有此仁人,固其宜也。悲夫!” 宋庠:“先儒自郑众、贾逵、王肃、虞翻、唐固、韦昭之徒并治其章句,申之以注释,今惟韦氏所解传于世。韦氏以郑、贾、虞、唐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 黄震:“《国语》文宏衍精洁,韦昭注文亦简切称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