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田野调查方案设计要关注调研细节 一个完善而细致的调查方案会对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神话田野调查与其他学科调查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其一般是关注神话讲述人的实际演述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是通过简单的量化统计数字呈现调研结果,因此除了注重语言交流的真实可靠之外,还有特别关注调研中细节的变化,特别是要积极思考调研中的各种可能性,善于从复杂交错的若干事象中辨析出自己要获得的东西,并通过经验性预测或必要的集体研讨进一步完善方案。如调研不同地区神话的当今传承与语境变迁,就要全面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当今少数民族神话传承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分析当今民间生产生活中哪些文化现象与神话传承有关,当今的民族地区大量务工人员进城是否与神话传承有关,民俗与民间祭祀仪式的改变是否与神话传承有关,新的传媒手段的普及是否与神话传承有关,等等,并在这些不同的假设中选出一些实地调研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方案的细节处理方面,还应该积极借鉴类似调研的成功经验。以某些民族丧葬中蕴含的神话叙事调研为例,丧葬作为神话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程序严格仪式繁缛的葬礼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葬礼上每个仪式、每个过程都往往需要神话来解读。因此,在设计调查方案时,就要对丧葬仪式中的神话元素进行必要的分解,设定调研中神话母题链连接的各种可能性,据此对丧葬仪式进行细致全面的考察与记录。如林耀华、胡庆钧、徐益棠、庄学本等对20世纪40年代凉山彝族丧礼葬俗调查。1.死亡后的情形。罗罗家人断气之后,一家团聚举哀,亲戚、邻居、朋友、奴隶都来吊奠,送牛送酒。2.尸体的整理。洗尸整发,换上新衣服首饰,相聚哭吊,共相宴饮。3.毕摩择吉日选定火葬时间。4.焚尸过程与仪式。焚尸必在清早太阳未出时进行。抬尸滑竿中间横木男子九根,女子七根,由白夷娃子四人抬到屋外,另一娃子牵着一匹带鞍的马为前导,抬入焚尸场。焚尸时木柴的四个方向同时点着火把。规定焚尸者为年老贫贱的白夷,常人皆不愿作此举动。焚烧完毕,大家相聚团食,并尽量喝酒。在焚尸的同时,请毕摩作死者的灵牌。5.焚尸禁忌。焚毕死尸,家人全体避于屋外,只留一人带领毕摩关门户,在屋内到处用筛子作法,筛送鬼魂,以净家宅。6.尸骨的埋葬。焚烧后的尸灰有时埋入土中,有时撒散丛林中没有人烟的地方。7.丧葬善后事宜。彝族的灵牌在作白或作道场之后即可取消,不象汉族供奉祖先灵位,累代崇拜。这些看似繁缛的调查环节都有更为详尽的细节记录,如第4项中关于灵牌作法的记录是“用木棒一根长约五寸,两面剖开,中凿小孔,谓之灵屋。笔母在烧尸坟上取一小竹根,以初笋为宜,截成竹片,用三月间剪下的羊毛将竹片用棉线扎起,男九扎,女七扎。此即代表灵魂。”如果从神话学研究的需要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神话母题和神话的民俗化有关,可以考察出当时凉山彝族的万物有灵信仰与人的灵魂的不灭,也从特定角度验证了诸如彝族大量神话史诗以及《指路经》之类的丧葬经典深厚的现实土壤,而作为丧葬仪式支撑的神话中关于尸体腐烂禁忌、祖先灵魂信仰等母题则成为人类日常行为规则的教科书。由此可见,神话学田野调查同样是一项细致的科学研究,只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才能最有效地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丰富文化内涵。走下民间,“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正是田野调查的神话学研究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无论是探讨神话学田野调查的基本功能,还是进行具体田野调查的方案设计,都必须遵循一个“统一性”原则,即做到目的和方法的统一、整体和局部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当代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手段日趋丰富的背景下,神话学的研究视野亟待进一步拓展,田野调查的功能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田野调查中需要不断增加资料的信息量和附加值,积极建构出神话的信息数据,包括神话的口传信息、文献信息、文物信息、民俗信息等,关注口传神话与文献神话、不同区域的神话、不同讲述人的不同神话文本的神话综合信息,进而推进神话的整体认知与理论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田野调查中不断验证和改进原设计方案,在田野调查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与思考中,实现由表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升华,进而形成相对稳定且行之有效的田野调查模式。 (本文刊载于《贺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