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20世纪法国比较史学三阶段

http://www.newdu.com 2018-08-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赖国栋 参加讨论

    比较既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也是创造历史知识的工具。20世纪法国比较史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历史比较、区域比较和交错史,并与民族意识的发展、历史问题的转变密切相关。比较史学借鉴社会学、语言学方法,试图超越民族国家的叙事框架,以找到各民族的重叠、关联和差异之处,但最终仍然隐含着政治诉求。
    历史比较:相似与差异
    1890年4月,夏尔-维克多·朗格诺瓦在《英国历史评论》发表《中世纪英国与法国的历史比较》,探讨了中世纪英法的社会和法律现象,以解释为何“相似的原因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他主张共时比较,侧重比较中世纪以来的相邻社会,排斥对不同时空的社会进行比较。1900年,第一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呈现三个特征:一是讨论比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二是弘扬学科之间的融合;三是讨论研究者和机构的网络化。哲学家亨利·贝尔顺应这种潮流,1900年创办《历史综合评论》,鼓励历史学家借鉴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和集体心理学的成果,通过比较来发现社会的公理公例。
    受比利时中世纪史专家亨利·皮朗《论历史的比较方法》的影响,同时为了反驳一战后流行的将种族等同于民族性的种族理论,布洛赫提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理解民族国家的独特性,从而科学地理解历史。1928年8月,他在《捍卫欧洲社会的历史比较》一文中,以英、法、德的农奴制为例,提供了一份历史比较的纲要,认为历史比较有三种功能:一是发现事实,了解相互影响;二是找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三是提出新问题、新对象。受社会学家的启发,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将西欧与日本的封建社会加以比较,最后落实到民族起源问题上,目的在于寻找社会制度的差异及成因。
    在一战后的法国史学界,民族史写作仍占主流,朗格诺瓦、布洛赫和葛兰言等历史学家试图超越民族或区域的框架,解释希腊与罗马、法国与东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差异,以强调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法兰西民族的“例外状态”。
    区域比较:宏观分析
    二战后,随着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历史学家开始讨论法国以外族裔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史学研究大多从现代化与不发达、中心与边缘视角关注某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比较它们在商业和工业化进程、城市结构中的分流与汇聚。
    1946年,《年鉴》杂志将标题由《社会史年鉴》改为《年鉴:经济、社会、文明》,增加“文明”一词旨在表明它的稳定结构,但仍将“经济”置于优先位置。1949年,布罗代尔出版《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从长时段角度论证了资本市场从威尼斯向热那亚的转移。另外,他还借鉴美国的区域研究,提出“多元文化圈”计划,试图在“人、空间和时间”范畴下使用计量方法比较各个区域的历史进程。1951年起,他策划了“货币—价格—情势”“港口—道路—交通”“人与土地”等丛书,大多描述了地中海沿岸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1973年经济危机后,历史学家转向重构民族经历和态度,象征形式、文化实践、心态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主题。印欧神话专家乔治·杜梅泽尔及其追随者从社会学角度对比印欧社会和中国的阴阳思想,发现早期印欧社会普遍存在统治者、护国者和生产者的三分结构。1978年,犹太裔当代史专家皮埃尔·诺拉提出,通过“凝结了法兰西集体遗产的象征场所”,表现民族的共同情感,并主编、出版了《记忆的场所》,讨论了三色旗、《马赛曲》、先贤祠等代表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物。
    当时的区域比较建立在物质流通、经济关联、文化交换的基础上,倾向于对整个社会的比较。因此,历史学家将民族国家看成相互独立的对象,并加以总体分析。一些历史学家批评这种宏观的比较和心态史,认为它们在解释上过于简化、强调共时性,缺乏历史的维度。
    交错史:关联的过程
    2003年,米歇尔·维尔纳和本尼迪克特·齐默曼提出“交错史”(histoire croisée)概念,认为1990年以后,“交错史提供了重新聚焦认识的多元因素和创造特殊效应的可能性”,历史学家更关注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商业、旅行、书籍、艺术和翻译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而非文化观念、经济制度由文明地区向落后地区的传播。希腊史专家马塞尔·德田恩提出“比较不可比较的”,超越了只对同一类别事物加以比较的做法。
    历史学家不再局限于将法国与其他西欧国家比较,而更多地转向与东欧和东亚尤其是与中国的比较。现代史专家克里斯托夫·夏勒的《帝国社会的危机:德国、法国与英国》认为,应该“避免二元比较”“青睐微观的宏观视野”“精确了解语义的历史”“倡导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拉丁美洲史专家塞尔日·格鲁津斯基打破传统的疆域范畴,认为将近代早期拉丁美洲与域外进行比较,将揭示更多可能性。这种注重关联过程的比较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和交互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因为倡导跨民族史、全球史的研究者大多出生在二战后,接受过多国语言训练,拥有跨国交流经历。
    20世纪法国比较史学的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存在某种秩序或重复图式,目的都在于更好地解释西欧尤其是法国文化的道路,理解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何种参考对象加以比较、从哪些因素切入,受制于历史学家要回答的时代问题、所掌握的史料,以及历史学家的个性。总之,关注比较史学的变化,有利于展现统一而多样的历史过程。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早期法国史学与民族认同”(13CSS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