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成志 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留给世人的话题非常多,人们也乐于去议论清代的话题。其中,与这个问题相似的话题有很多,对于将溥仪换成康熙帝能否拯救清朝,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能的。 康熙皇帝 首先,康熙帝八岁登基,如果将刚刚登基的康熙帝与溥仪交换的话,那么是完全没有异议的,及不可能拯救清朝,而如果将全盛时期的康熙皇帝与溥仪交换,那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无法实现拯救清朝这一目标。至于原因,有以下几点: 溥仪 1.溥仪登基的时候,国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此时的大清王朝正如李鸿章所说:“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清末的困局不仅仅是一位有为的皇帝可以解决的,从1840年到1908年的这68年里,不断的战乱和腐败的统治已经掏空了国家的实力,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外患不断,内乱频频,虽然表面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先进且强大的军队,但仍然没有维护绝对统治的力量,在辛亥革命中,正是新军成为了革命的主力,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李鸿章 2.此时的清政府对内的掌控力度与康熙时期截然不同。清末时期,随着地方起义的不断爆发,清政府疲于应对,开始给地方督抚下放权力,这也导致了中央政府的力度较康熙时期有所下降,比如在庚子国变期间,东南互保的出现也正是说明了这一情况。并当时的清政府内部极度腐朽,昏庸的官僚遍布朝堂。此时的清政府,其存续更是艰难。 3.此时的清政府面对的外部压力与康熙时期不同,康熙时期,虽然清政府也面临着北方沙俄的威胁,但在争斗中也并未处于完全的下风,并没有收到列强的集体侵扰,中外力量对比差距不甚悬殊。而晚清时期则不一样,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就已经陷入了外国力量的漩涡之中,处境艰难。正如李鸿章所说,此时的清朝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列强的势力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列强的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4.康熙皇帝是一位有为的封建君主,在当时的时代而言,康熙皇帝可谓是一位明君。但是在清末的变局之中,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走向腐朽,洋务运动的经验已经明显的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是行不通的,只有变革才是唯一的出路,溥仪登基之时,清政府的垮台已成定局,这是历史演进的结果,并不是单靠一位贤名的君主就能够挽救的。 参考资料: 1.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15 2. 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杨培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