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景和”小钱精绝伦 废帝荒淫臭昭著

http://www.newdu.com 2018-08-08 收藏快报 陈璟 参加讨论

    ■安徽安庆 陈璟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有一枚南朝刘宋时期铸造的精致小钱(见图),名曰“景和”,直径1.87厘米,重1.3克,是钱为青铜质,钱文为小篆体,从右至左读“景和”二字,光背,广穿,制作规制精巧,轻薄,为年号钱,“景和”实为宋前废帝刘子业之年号。
    南朝宋(420—479),是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疆域最辽阔的时代,号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逼迫晋恭帝禅让帝位,东晋灭亡,刘裕改国号为宋,是为宋武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政权。
    宋废帝,又称前废帝,即刘子业(449—466),为宋孝武帝刘骏长子,是刘宋政权的第六位皇帝。大明八年(464),宋孝武帝去世,刘子业即位,改元永光,宣布大赦天下。刘子业在位期间,凶残暴虐,滥杀大臣,特别是与亲属乱伦,被列入史上最为荒淫无道的皇帝之一。
    宋前废帝在位期间相继与姑姑、姐姐等多位家族成员乱伦,其淫乱之法更是不择手段。其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景和元年(465)十月,刘子业下诏宣其姑刘英媚入宫,并逼迫与她发生性关系,迫使她离开丈夫何迈。刘子业将刘英媚软禁于后宫,对外宣称为“谢贵嫔”,并谎称刘英媚已经去世,为了掩人耳目刘子业借机杀死一名宫女,送入何迈府中,以公主的礼仪下葬。这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下令允许刘英媚乘坐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龙旗鸾铃御车。御车出入城时,所过街市实行戒严。
    刘英媚的丈夫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门客侠士众多。对于刘子业这般欺辱,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何迈在门客的建议下,暗地计划发动政变。不料事情走漏风声,何迈为刘子业所杀。此外,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乱伦。刘楚玉淫乐无度,竟然曾主动向刘子业求赐男宠。于是,荒唐皇帝刘子业便下诏赐给刘楚玉面首(即男宠)三十人。更荒唐的是,刘子业曾在太庙当着群臣的面,侮辱刘氏祖先的画像,他指着祖父宋文帝刘义隆的画像说:“他虽然治理国家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了头。”然后又指着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他是个大酒糟鼻子,可现在怎么没有了?”遂立即下令画工将宋孝武帝酒糟鼻子补画上去。
    正是其在位期间滥杀无辜,刘子业仅一年不到便被叔叔刘彧所废,刘子业的飞扬跋扈,凶残暴虐,荒淫无道,直接导致朝政不稳,经济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废帝事件的发生。景和元年(465)十一月,刘子业的叔叔湘东王刘彧与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等十一人联合发动政变,刘子业被废,并在众怒之下被群臣所弑杀,死时年仅十七岁。后以礼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南朝刘宋政权自孝武帝时期始铸四铢钱,美其名曰“四铢”,实为减重“二铢”钱。当时,镇北大将军沈庆曾建议允许百姓按官府规定,遵照颁布标准,由百姓自供铜料,在钱署内鼓铸;然后由官府检验是否合格,按万钱收税三千。这种办法不仅没有有效地控制铸钱和加强税收,反而造成民间私铸成风,物价飞涨,如鹅眼钱等轻薄小钱,铜质极差,虚值之大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严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由于宋前废帝在位期间,虽仅一年,即公元465年,但在这一年里刘子业曾两次改元,前为“永光”,后为“景和”,并都铸造了货币。《宋书·前废帝纪》记载:“永光元年春二月庚寅,铸二铢钱,三月甲辰罢……秋八月癸酉,改元景和,九月戊午,开百姓铸钱。”由于宋废帝在位仅八个月,曾两次改元,即“永光”“景和”两个年号,并铸行该年号钱币。《宋书·颜竣传》云:“景和元年,沈庆之启通私铸,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
    纵上所述,“景和”年号钱从发行到停铸仅三个月,是年十一月底宋前废帝刘子业便死于其叔刘彧的政变中,铸币旋而废止,而其在位时间仅一年还不到。故推断无论是“永光”还是“景和”的铸币时间都是极其短暂,其存世数量亦不言而喻,且历史意义非常重大,是极为珍稀的钱币品种,不仅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同时也是研究六朝历史的珍贵文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