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代靖难之役: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济南城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走进院中,可见一公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
     大明湖内留有不少文士名流的遗迹,但能享受立祠殊荣的仅有3人:辛弃疾、曾巩和铁铉。辛弃疾,号稼轩,济南人,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抗金爱国的仁人志士,故立稼轩祠。曾巩是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故立南丰祠。铁铉不是济南人,也算不上是响当当的历史文化名人,那么为铁铉立祠所为何事?原来,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铁铉誓死忠于建文帝,带领军民坚守济南城,迫使朱棣绕道南下。为彰其忠义刚烈,守城有功,故立铁公祠。
     一、靖难兵起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告了明朝的建立。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陆续分封诸子于北部边境和各战略要地。
     朱元璋生前共有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两个儿子早年夭折以外,其他23人均被封王建国,派驻各地。朱元璋采用这种分封的做法,主要是吸取了元朝皇位继承混乱而导致互相残杀的教训,要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在首先确立皇太子后,又让兄弟们各据一方,安分守己并保护皇统继承人。但是朱元璋这种美好的打算很快化为泡影。
     首先是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死,这对朱元璋是个极大的打击,不得已只好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在深宫中长大,性格柔弱。为防止元勋宿将将来不听小皇帝的驾驭,朱元璋借故除掉了握有重兵、镇守地方的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等人,因此前朱元璋曾借胡蓝(胡惟庸、蓝玉)之案杀戮了大批功臣、战将,至此,朝廷中可倚重的名将已寥寥无几。
     其次是藩王的力量日益扩大。由于名臣宿将的减少,防备北方边陲的重任越来越多地落到藩王的肩上。特别是朱元璋几个年长的儿子,如晋王、宁王、燕王,长期以来率军与蒙元残余作战,其统率的军队极有战斗力并逐渐形成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集团。如封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封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能够“节制沿边士马”。他们在所控制的地区发号施令,俨然已成为独霸一方的君主,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建文帝登基后,作为叔父的各个藩王更加飞扬跋扈、骄横嚣张。为此,建文帝召集亲信齐泰、黄子澄研究对策,准备削藩。齐泰认为诸王中燕王势大,应先削燕,而黄子澄认为“燕预备久,卒难图”(《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应先削小藩。建文帝接受了后一种建议,在一年之内先后削去代、周等5个势力较小的藩王,紧接着,就把矛头对准了在北平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坐镇北平,节制傅友德等大将出击蒙元,屡立战功,被一些大臣认为“智虑绝人,酷类先帝”,深得明太祖器重。皇太子朱标早死后,朱元璋曾一度要立他为太子,因遭一些大臣反对而只好作罢。建文帝即位时,燕王朱棣的三个哥哥太子朱标、秦王及晋王已经故去,斗争的焦点在朝廷与燕王之间展开。为防备燕王谋反,建文帝先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以谢贵为都指挥使,让他们监视燕王的动静。同时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对朱棣采取行动。而朱棣在洞察建文帝的意图后,一面装病装疯,迷惑朝廷,一面暗中布置,随时准备发动政变。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朝廷在确知燕王将举兵的具体情况后,下令削去燕王爵位并逮捕王府官员。朱棣设计诱杀张昺、谢贵,举兵起事,很快控制了北平城。随后,朱棣以诛杀所谓朝廷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南伐。他废去建文帝年号,自置官署,称其师曰“靖难”。所谓“清君侧,靖国难”也。所以,此次战争被称为“靖难之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