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济南之战 燕王朱棣在控制北平后,又夺取了怀来、开平、云中等城,赢得了北平周围的一片天地,积极准备南下。朝廷派出洪武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兵30万北伐。建文元年八月底,两军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战,燕军以突袭取胜,耿炳文退守真定城,闭门不出。朱棣攻城不下,返回北平。建文帝闻败讯后,撤回耿炳文,改派洪武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为大将军,集结援军50万攻打朱棣。然而,李景隆“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未常习兵见阵”(《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既攻不下北平,又守不住真定,数月之间数战数败,一气退到了德州,不久又败退济南。朱棣招降逃散南军,攻进德州,收取城中储蓄百余万,兵势大涨。 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燕军自德州打到济南,在济南城下又击败李景隆残余部队。李景隆丢盔弃甲,南逃而去。朱棣指挥数10万北军将济南城团团围住。山东参政铁铉收集溃散兵士,与诸将饮血结盟,慷慨涕泣,表示坚守济南,誓死不降,领导了一场英勇激烈的济南保卫战。 铁铉(1366-1402),河南邓县人,洪武年间入国子监,授礼科给事中,不久调任都督府(掌军事)断事。铁铉聪明刚决,有非常之才,每次参与审理案件,都能明察秋毫,处理得当,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赐以“鼎石”二字以示褒奖。经史的熏陶,使铁铉怀有极深的忠君思想;都督府断事的经历,使铁铉获得了一定的军事才能。 建文初年,铁铉改任山东参政,负责为李景隆北伐军队督运粮饷,恪尽职守。李景隆退走,正在督饷途中的铁铉闻李景隆兵败,又见诸城堡闻风瓦解,不但没有畏惧退缩,反而急忙赶至济南,与李景隆的部将盛庸等督促将士死守城池。 济南战役自五月到八月,战斗十分激烈。朱棣认识到济南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夺取济南,进可南下金陵(今南京),退可以划黄河而割据。因此,他督促北军筑长围,昼夜攻击。铁铉依仗济南城池高大,拼死抵抗,并在夜间派出少数人马焚毁北军的攻城器具。朱棣见硬攻不克,就射书入城促降,希望铁铉像其他投降的守将一样,放弃抵抗,归降北军。但铁铉不为所动,反把城中儒生高贤宁作的《周公辅成王论》射回朱棣,劝其效法周公,忠心辅佐建文帝。朱棣当然不会做周公,见铁铉拒降,只得继续攻城。当这场攻守战已持续了近3个月而济南城依然固若金汤时,朱棣急了,决定以水淹城,逼迫铁铉等守军投降。城中军民很害怕,铁铉却说:“不用担心,有妙计可破,用不了三天燕王就得退兵。”铁铉用的是诈降计,他派军民千人出城迎请燕王入城,说:“奸臣不忠,让大王风霜露宿,忧心社稷。谁不是高皇帝的子孙,谁不是高皇帝的臣民?我们愿意归附。只是我们东海之民不习兵戈,见大军压境,以为是来攻杀我们的,没有体会到大王安定天下的本意。恳请大王命令军队后撤十里,您先单独入城,我们一定夹道欢迎。”燕王朱棣一听,面露喜色。连月的攻战不息,真是太苦太累了,现在终于可以入城了,岂不令人高兴。却不知铁铉已在城门上方置放大铁板,就待朱棣入城时将其击毙。不知是计的朱棣果然仅率少量亲信入城,刚进城门,铁板自上急落,因城门楼上士兵放铁板稍早一会,只砸伤马头,未伤着朱棣。朱棣知道上当,换马而逃。事先埋伏好的士兵跳出拦截,守城士兵急忙收挽吊桥,眼看吊桥就要被挽起,朱棣策马飞奔,才捡回性命。回营后,恼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加紧攻打济南城,连续用火炮轰击城墙。眼看城池危在旦夕,铁铉机智地让守城将士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神牌悬于城上,燕军投鼠忌器,不敢再用炮轰击城池。铁铉乘机将城墙修补牢固,又不断派出小分队出城骚扰燕军。朱棣围城数月不下,将士疲倦,南军援军又即将赶到,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他的谋士道衍劝他撤回北平休养后再南下,朱棣只好撤军北返,铁铉与盛庸见燕军后撤,便从后面一路掩杀并收复德州。 朱棣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还未遭遇过这样的失败。济南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燕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南军军威大振,从而延缓了朱棣进军的步伐,保卫了建文政权。更重要的是,济南保卫战的胜利,保护了文化名城济南免遭兵火,保持了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潜力,使得靖难之役后的济南迅速发展繁荣起来。此后,朱棣闻铁铉名即心有余悸,不敢而济南人民却更加拥戴铁铉,并在日后为他立祠纪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