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广东咨议局旧址的保护利用探讨

http://www.newdu.com 2018-08-09 中国文物信息网 欧阳旦霓 参加讨论

    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今广州市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研究该旧址的历史,保护并利用好旧址,对认识中国和广州近代历史、传播近代先驱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概况及价值
    广东咨议局建于1909年10月,是晚清政府在全国范围进行政治改革、推行“预备仿行宪政”的实物遗存,作为学习和实践西方议会民主政治的场所,开启了近代议会民主的先声。
    广东咨议局旧址曾作为广东军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党中央管理粤、桂、闽政务的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以及广东省党部等重要机构所在地,制定了国民党内及国共合作的多项重要决策,是研究国共合作和斗争历史以及军阀割据历史极其重要的物证。
    广东咨议局旧址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项重大历史事件,如禁赌运动、三二九起义、广东独立、亚洲首创的女代议士、护法运动、中山舰事件、国民党二大、国民党地方政权与中央的对峙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广东咨议局旧址曾是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丘逢甲、汪精卫、鲍罗廷、许崇智、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何香凝、宋庆龄、谭延闿、陈炯明、李富春、肖楚女、张太雷、谭平山等众多著名历史人物办公及开展活动的地方,是研究这些重要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场所。
    从建筑形式上看,广东咨议局是中西合璧式建筑群,相较于江苏、奉天、湖北、浙江、直隶等省兴建的咨议局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式大门和附属建筑与西方古典复兴式的议事厅建筑融合在一起,恰当地诠释了清末咨议局作为中国化的西方省议会特征;而且广东咨议局旧址是目前除湖北省咨议局以外现存的保留最完好的咨议局旧址。从建筑技术上看,咨议局议事厅穹顶使用了大跨度结构,清末时为钢桁架上支撑波纹铁皮结构,后改为薄壳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技术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东咨议局旧址建设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环境变迁和管理状况
    根据现存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记载,广东咨议局原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整体建筑由主楼——石拱桥、荷花池——大通道——大东路大门形成中轴线,主楼的东西两侧和后面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至解放初期,原来广东咨议局旧址的附属建筑已不存在,只剩下主楼、石拱桥、荷花池和从主楼通往大东路(现中山三路)的道路,原来的中式牌坊大门已变成砖砌的简易大门。
    1950年初期,青年团华南工委(团省委前身)在大门通道的东侧建了两层的红色楼房作为办公场地,该楼现为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所在地。1957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建成后,封闭了原咨议局旧址大门。80年代后期,在红楼办公的广州市政园林局在原中轴线处修建了一排简易用房,并在西侧修建了市政园林局老干处的建筑。2010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老干处建筑和简易用房被拆除,咨议局旧址原中轴线的通道被打通。
    目前,广东咨议局旧址保护区域分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三个单位管理。
    保护利用建议
    (一)强化文物保护意识
    广东咨议局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旧址的相关单位均应按照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对所辖旧址的区域进行管理保护。前些年,有的管理单位在保护区域内未经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开挖路面、修建与旧址无关的建筑,对旧址的部分遗址造成很大破坏。这都是管理部门文物保护意识淡漠、对文物保护法规无知造成的。因此,一方面文物执法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对违法行为依法惩处;另一方面,必须对直接管理该旧址部门的人员进行文物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强化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这是保护好广东咨议局旧址的前提条件。
    (二)深入研究,整体规划,统筹协作,各尽其责
    广东咨议局作为一百多年来广州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建筑,从整体布局到每一栋建筑、每一块土地都有独特的故事。但是由于目前资料缺乏,特别是暂未查找到当年修建广东咨议局的图纸,有关旧址的历史材料不充足,所以亟须加强对旧址的深入研究,挖掘更丰富、更准确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旧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整体规划。现存的广东咨议局旧址在历史上是一个整体,管理广东咨议局主体建筑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在委托专业机构对旧址编制保护规划。同时需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尽职尽责,在管理好各自保护区域的同时,还要从大局出发,对规划的制定、保护利用措施的实施予以积极配合支持,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一起共同做好广东咨议局旧址的保护利用的工作。
    (三)按现存状况和历史信息的含量分类保护利用
    首先,充分利用现存主体建筑,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历史氛围。广东咨议局的主体建筑议事厅及荷花池、石拱桥,基本格局保存完好,也是旧址历史信息含量最丰富的建筑物。从1959年开始,议事厅一直作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场所,现在展出的是“近代广州”展览。为了展览的需要,原来历史上作为议场、礼堂使用的一楼,宽敞、通透的大厅不得不间隔成可逆性的展厅,只用了约255平方米复原展示1921年孙中山先生就职非常大总统的礼场,而咨议局旧址百余年的历史则用了两块展板及多媒体设施概括性地进行展示。一楼大厅是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是许多重要会议和集会的场地,现在的布局不利于观众充分了解广东咨议局历史、建筑特色以及体验历史场景。建议将一楼大厅全部恢复成原来礼堂的空间,通过环境设计,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历史环境,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二楼则是当年议场的旁听席,可用于复原展示,也可用于咨议局旧址历史专题展示。
    第二,对已消失的建筑探索不同的信息传达方式。咨议局旧址已经消失的建筑有头门、二门、议事厅前左右及后楼的建筑。由于建设图纸的缺乏,仅能依据部分历史照片、文字资料和亲历者的口述来确定那些消失的建筑的大致方位。多位专家曾经有复建头门的提议,前提条件就是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找准当年头门的准确位置。咨议局现在的环境与当年有了较大的改变,如果在今天中山三路北侧的绿地上考古发掘不到头门的位置,只能推测出头门在现中山三路或以南,恢复头门就不再有可能性。同时,复建还需要按照原材料、原尺度修建,在没有原来的建筑图纸的情况下,很难精准地知道原尺度;从另一方面来说,广东咨议局旧址当年是中式的大门,周边围墙围闭,围墙内整体建筑是中西合璧式风格。现在的中山三路北侧是开放式的绿化地,如果仅仅单独建中式门楼,与主体西式建筑相隔甚远,会和周边环境不协调,所以是否复建和怎样建门楼的问题还需要再进一步探讨。
    广东咨议局议事厅左右的建筑,曾是国民党政治讲习班的场所;议事厅的后面曾是粤军司令部的两层建筑。这几栋建筑格局和准确位置都无法确定,近期目标也建议用立牌展示的方式简要说明当年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第三,现存的红楼短期内建议保存。红楼为50年代初华南团工委所建,紧邻原咨议局中轴线通道。部分共青团的老干部和专家希望保留下来,作为共青团历史的见证和展示场所;但由于其妨碍到咨议局大门的建设,而且与咨议局历史状况不符,也有部分专家要求拆除。笔者建议,在短期内暂可保留红楼,但在长远的规划中,如果全面复建咨议局旧址的头门和其他附属建筑,红楼就应该拆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